首页>生活法律>房贷新政“泄密”利好了谁

房贷新政“泄密”利好了谁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5-4-1 9:31:29>跟律师谈谈<

房贷新政“泄密”是个什么事

分享:

导语:30日下午,中国股市中的地产股、银行股突然飙涨;然后天空中随即飘来“谣言”一则:下午国新办、央行要开发布会,宣布房地产重大利好政策;再然后,闻风而动的各家媒体记者前去打探,得到的却是央行的辟谣。故事的结局呢?大家都看见了。不知什么原因公共政策在实施前,总是会经历辟谣变“谣言”的过程,而这中间又是什么人获得了利益?

房贷新政“泄密”利好了谁

  虽然今天是愚人节,但是谁要说房贷新政没有“泄密”,估计也骗不到别人。3月30日午间,一则“央行下午三点半召开新闻发布会,将重磅发布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消息引爆股市,虽然当时并没有得到央行正面回应,但午盘后地产股直线飙升。截至30日收盘,房地产板块以3.85%的涨幅领涨A股,银行板块次之。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天房发展等10只个股封死涨停板,华夏幸福、首开股份涨幅超过8%,金地集团、万科A涨幅均超过6%。

  当日下午5点,央行发布文件证实了关于房贷的传闻。央行表示,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四成;使用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购买二套房的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同时,财政部发文称,购买2年以上普通住房免征营业税。事情真有这么巧合吗?股民的消息都这么灵通?看来,房贷新政被“泄密”应该是十有八九的事情。

  就在政策公布后,有人扔下球拍去买房的时候,早有提前听到风声的人杀进了股市里的地产股、银行股,就算有人还研究二套房可以少付多少钱的时候,早有人因为提前知道了政策而在股市赚的盆满钵满。30日午后地产股异动,然后飞涨,然后普通人终于听到“谣言”,然后股市收盘了,然后利好政策果不其然就公布了……政策与股指间表现出的高度相关性,足以终结中国股市是不是政策市的争论。所以有评论称,谁提前知道政策谁就是巴菲特。

重大政策下发前,传言比官方更快更准

  如果没有人提前泄密,如果没有提前知道风声,谁敢在不被看好的股票上大把大把地出手?其实,这不仅是股民自己的事,此种现象在其他领域同样存在,比如摇号政策,比如限购政策等等,在中国,总有那么一批人存在着,他们在任何政策变动之前从容享受“政策红利”,然后悠然地俯视着忙做一团的“后知后觉”者。

  去年3月,和广州、天津等城市一样,杭州在限牌前几个小时才发布消息,而就在这之前不久,杭州一商人总计购买了近1000辆最低配的面包车,纯粹为了囤积车牌,好在限牌后大赚一笔,当时还有人感叹“真土豪,有眼光、有魄力”,如今再回头想想,原来一切可能只是因为“上面”有人不经意地向他泄了密。

  而那些上面没人的老百姓,面对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公众政策,也只能跟着“传言”跑。据说调油价的消息公布之前,各地石油公司都会接到发改委通知。“业内传,今晚十二点油价或上调两毛多……”接收、转发,动动大拇指,每当油价上调之前,这样烫手的新鲜消息总是能以几何数级的数量翻滚着向外传递。一个影响老百姓生活的政策要出台,可老百姓都弄不清楚,跟着小道消息去抢囤抢购,这肯定不正常。我们现在有些公共政策的出台比较突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从一些机构的管理层开始,他们身边的人知道了,然后向整个社会放出风,老百姓必然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闻风而动,这就很“正常”了。

  也曾跟着这些信息抢购的谭先生抱怨说:“总这样的话,发改委不如就彻底提前一天宣布要上调油价,让该加油的都有机会去占点儿最后的便宜。”只可惜的是,这些本该所有的百姓都能占的便宜,不知怎么变成有内部消息的人们的专属。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商场上,总有些富商他们的财富积累过程是爆发式的,这些所谓的“泄密”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不够完善的市场经济下,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的政商勾结案例呢?

保密没用,为什么不试试提前公开

  既然怀疑有人“泄密”,能不能查查“泄密”之人?报道称,由于政策调整是央行、银监会、住建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涉及人员众多,很难说在某个环节出现了泄密行为。北大法学教授表示,公共政策在执行前,都有一定的研讨时间,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泄露。敏感政策的制定,从原则上讲是要控制消息外流的,但是现行法律对公共政策保密没有明确界定,泄露的法律责任也不明确。所以目前公共政策保密责任人的主体亟需明确。尽管如此,查与不查是个态度问题,能否查出是水平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拿出鲜明态度,严查“泄密”之人。另外,政府部门之间可能会由于只能不明确导致信息不通,但是对外消息还是应该统一、有连续性,不然又像昨天那般辟谣变成了谣言,只能影响行政部门和市民之间的信任。

  此外,公共政策 提前走漏风声也暴露了公众的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行动迟缓之间的矛盾。公民对自身权利的高度关注,必然递延到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制定上,公共媒体则努力适应公众的这一需要,想方设法挖掘公共信息,让公众“早知道”。而公众的知情权饥渴恰恰遭遇了政府权力运作不透明、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到位的障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既得利益者们通过“内部消息”这部旋转门,从容游走。然而“泄密”并非导致这种对比的根因,根本的原因在于有关部门下达政策通知的方式方法。这次地产股提前飙涨的惨痛教训也提醒相关部门,发布政策的时、效、度是何等重要。因而有专家建议:“央行等部委在涉及资本市场的政策调整时,选择在周末召开专家座谈会,这样对投资者来说比较公平,周一任由投资者选择。”

  试想,如果每个公共政策的制定都经过吸收公众参与、听取公众意见的必经程序,公共政策的目的宗旨、内容措施变得不再朦胧,公共政策的制定颁布不再由政府一意孤行,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保密没用,为什么不试试提前公开。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房贷新政“泄密”利好”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