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经济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3%,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展示了抗压能力和强大韧性。这其中,新动能成长壮大成为重要亮点。中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跃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从“人机共跑”的马拉松赛场,到“赛博烟花”绽放的中国式浪漫,再到DeepSeek点燃全民人工智能热潮,科技创新正深度赋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8%左右。今年1至5月份,中国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一个创新的中国,处处闪耀着生机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创新成势背后是科创基础的日渐夯实。目前,中国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2.7%,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丰富的创新要素与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让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杰里米·尤尔根斯所观察到的,中国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和大量技术人才,助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创新“势能”持续向经济“动能”转化。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今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至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当前,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即使与发达国家比,也处于较高水平。中国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作为全球绿色转型引领者的角色正进一步巩固。中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上半年,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
中国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为国际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得益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应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继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烹调、清洁、送餐、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施耐德电气在北京新设立创新中心、西门子医疗全新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深圳奠基、空客与中国合作推动航空业绿色转型……由于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前景,跨国公司持续加码在华投资。中方欢迎更多外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中实现双向奔赴、多方共赢。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向“新”而行的中国经济将行稳致远,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7日 03 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