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蔬菜大棚内枝叶繁茂、缀满果实,车间内工人们将刚采摘的农产品分拣、打包、装筐,一排排物流车辆整装待发。
“富硒产业的扶持政策都享受到了吗?有没有碰到职能部门推诿扯皮等问题?”一大早,梓山镇纪委书记蒙发根来到产业园走访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赣州市富硒资源丰富,已探明富硒土地面积超过1100万亩。为护航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赣州市纪委监委统筹监督力量,聚焦项目建设、土地流转、资金使用、政策落地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流程、嵌入式监督,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扛起责任,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赣县区针对富硒产品认证、示范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企业培育等重点领域制定了系列奖补政策。针对富硒产业补贴资金量大、涉及项目多、容易滋生廉洁风险的情况,在市纪委监委指导下,赣县区纪委监委把监督推动富硒产业发展纳入重点监督清单,建立“区统筹、乡镇主抓、村协同”的三级联动监督体系,以精准监督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此前,赣县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对茅店镇杨洞村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村富硒产业奖补资金申报材料存在疑点。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该村党支部原书记邓某通过签订虚假土地承包协议等手段,套取富硒产业奖补资金19.5万元等违纪违法事实。最终,邓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七个月,另有3名相关责任人被严肃追责。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审核把关不严、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赣县区纪委监委深化以案促改促治,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函等方式,推动相关责任部门健全制度规范、优化管理流程。如今,申报富硒产业补贴需要经过“村级初审、乡镇复核、部门联审”三道关口,还要进行实地核验和公示,确保群众切实享受到产业政策红利。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赣州市纪委监委紧盯富硒产业专项资金,推动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财政、审计部门建立资金动态监管机制,严查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兴国县纪委监委建立片区联动监督机制,对富硒产业奖补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一线监督,2024年以来推动全县落实富硒农产品奖补等资金2000余万元。
如今,赣州市已认证富硒农产品410个,培育相关经营主体600余家,带动全市25万余户农民户均增收7000余元,富硒产业成为赣南老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发展事关群众增收致富。我们将持续紧盯富硒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为富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赣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