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普法小知识系列之“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

普法小知识系列之“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7-3-18 14:15:19>跟律师谈谈<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那么问题来了,新出的吸收了大量司法解释之观点的民法总则与之前的民法通则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如果你是一个对于法律不是很了解的小伙伴,那么告诉你民法通则的8大亮点:

1、

彩礼退与否终有说法

收受彩礼一方的行为违背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则给付彩礼一方可请求返还。 

2、

儿也有民事权利

 此次审议的民法总则对胎儿的利益提出了明确的保护原则: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人。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3、

八岁孩子可以“打酱油”

  民法通则规定的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是十周岁。民法总则将这一下限下调至八周岁

 

4、

完善了监护制度

 

 扩大了监护人的范围,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并就监护人确定、监护职责的履行、撤销监护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5、

对法人作出新分类,新增民事主体“非法人组织”

  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三类。某研究小组、某同乡会、某银行的分行或支行、某电视台的栏目组……这些社会组织既非自然人,也没有法人资格,但是以各自名义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对其应当如何定义?根据总则,它们叫做“非法人组织”。

 

6、

游戏币、Q币等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信息社会中,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各类数据信息以及“QQ币”、网游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应当如何确定其权属,以及如何保护,显得重要而迫切。为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总则规定: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7、

见义勇为有保障

  近些年,因见义勇为却惹上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见义勇为者受了损害,责任谁来负?救助者造成受助人损害该不该负责?根据总则规定可以看出救助者非重大过失造成受助者损害的,救助者不承担责任。救助者因救助行为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找不着侵权人的由受助者适当补偿。

8、

诉讼时效由两年改为三年,告与否可以考虑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三年,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

  

  如果你是一个对法律比较了解的小伙伴,那么下面总结了一些总则的主要改动之处,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1.取消公民的称谓以自然人取代。

2.强调立法目的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调民事主体人身、财产权益的不可侵犯性。

4.限制行为能力人由10周岁以上改为8周岁以上。

5.新增保护胎儿权益的内容。

6.新增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恢复为限制行为能力、完全行为能力的申请主体——有关组织

7.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通过书面形式协商确定自己在丧失或部分丧失行为能力时的监护人。

8.亲属之间负担的义务不以撤销监护人而改变。

9.明确法人清算义务人为法人董事、理事等执行机构或决策机构成员。

10.明确营利法人的若干义务:应当制定法人章程、应当设立权利机构和执行机构。非营利法人之捐助法人应当制定章程。

11.新增非营利法人之特别法人: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12.机关法人被撤销,没有继任法人的,其权利义务由作出撤销决定之机关法人享有和承担。

13.明确非法人组织应当依法登记,其解散应当进行清算。

14.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15.明确只有自然人的合法私有财产才可继承。

16.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由“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改为“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取消合法二字,弥补了概念上的缺陷。

17.因重大误解产生的撤销权的行使期间由“一年”改为“三个月”。

18.明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并不当然无效,违反公序良俗的无效。

19.委托代理授权的形式由书面和口头改为只能书面

20.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由“2年”改为“3年”,特殊情况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

21.新增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之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


 

 

【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欢迎到云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咨询律师  离婚咨询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