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3-4-24 10:55:43>跟律师谈谈<
2013年3月1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个人所得税”等细化措施。“国五条”细则中的“个税新政”让二手房市场度过了一个焦虑的周末。在江苏,为避20%房产个税,大批市民假离婚。江苏昨天开具单身证明和办理“离婚”的人激增,共有294对办理离婚,1619人到现场开具单身证明。在南京,购房登记数暴涨7倍,为买房大批夫妻办假离婚。武汉市开单身证明人数暴增3倍多。内地因二手房交易新政,利用假离婚避税现象增多。
因上周五“国五条”细则中的“个税新政”,“假离婚”三个字最近很热门,大家对“假离婚”了解吗?
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而作出解除夫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假离婚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依据实践经验,假离婚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逃避债务而假离婚;
2)为逃避侵权责任而假离婚;
3)为避税而假离婚;
4)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而假离婚等等。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主要是凭借离婚的法律事实来逃避自己本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假离婚的实质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很可能通过制作各种虚假协议或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虚假申报,不仅损害债权人、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一旦被查处,轻则赔偿损失,重则被追究刑事责任。
假离婚现象的社会危害性很严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扰乱国家社会经济秩序。假离婚不仅是对我国《婚姻法》制度的严重破坏,有的夫妻为了逃避债务和法律责任,甚至用离婚之虚行诈骗之实,严重破坏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
2)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夫妻一方为了逃避债务而将自己的财产转移给配偶,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财产利益,还有些假离婚为了骗取国家的安置补偿款,更是损害了国家与集体的合法利益;
3)假离婚不仅危及家庭的稳定,更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假离婚避税,易酿家庭悲剧
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满五年且是卖方家庭唯一住房的房产,可免征二手房个人所得税和5.5% 左右的营业税。因此部分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想通过诉讼协议离婚将某套满5年房产变成家庭唯一住房,从而赶在“国五条”地方细则出台前尽快将房屋高价出售。
曾几何时,小品中为分房子和老婆“假离婚”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悄悄上演。一些夫妻假借法律赋予的离婚自由权利,来规避法律或政策所要求的义务,通过“假离婚”达到拆迁补偿、房屋分配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或是规避计生、住房限购政策等非法目的,实现不正当目的之后再复婚。甚至有些人为了达到真离婚的目的,编造各种谎言,骗对方与其协议离婚。一旦实现目的,他们就撕破脸,不再复婚,让对方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云法律网律师观点:该避税行为看似钻了政策的空子,实则风险极大,往往出现因原配偶售房获利后不肯复婚,引起家庭纠纷和经济纠纷,进而对簿公堂。
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而铤而走险,用自己的婚姻、家庭作赌注,那样容易导致人财两空。合法的婚姻关系不仅是两个人爱情的见证,也是在婚姻关系中自身权益的保证。如果为了其他目的离婚,那么放弃婚姻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在我国法律中没有“假离婚”这个概念,一旦办理了离婚手续,双方便是离婚,法律上的婚姻关系也解除了。在一方所认为的“假离婚”期间,一旦发生什么变故,造成反悔,另一方以当时的复婚约定为依据,要求强行恢复婚姻关系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在司法实践中 ,此类诉讼不仅难以获得法院支持,还会因之前虚假诉讼受到罚款、拘留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假离婚不仅存在人财两空的风险,更易造成家庭伦理的悲剧。
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易惹官司
还有一种说法是,通过民间借贷虚假诉讼避税。例如,购房人A 先把房款交付给房主 B,B按房款向A 出具借条,B就房产设定抵押担保债权后,A以B未到期还款为由诉至法院,B 认可民间借贷真实存在,表示无力偿还,愿以房产抵债,双方希望借法院判决或调解避税过户。
云法律网律师观点:针对此类案件,法院会加强调查取证,一旦发现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诉讼,不仅驳回其请求,还会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使虚假诉讼未被发现,但调解过户和强制执行过户仍需按照国家调控政策向税务部门缴税,也不能达成其避税的目的。且若因房价上涨等因素房东不愿过户也不愿退款,购房人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讨房款,更是得不偿失。
房屋买卖虚假诉讼,税款照缴
根据网上的说法,可通过房屋买卖虚假诉讼,借法院判决或调解过户避税。例如,购房人A与房主 B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A向B交付了购房款后诉至法院称B 拒不履行合同过户,请求法院判决B继续履行合同,B 承认合同的真实性且收到购房款。双方希望通过强制执行避税。
云法律网律师观点:事实上,此种情况并不能达到避税的目的,即使双方未被法院发现虚假诉讼,强制执行时法院会向税务部门发协助执行函,仍需按照房屋买卖的正常税率缴纳后才能去房管部门过户,所以抱有此种幻想的人不仅空欢喜一场,还可能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云法律网温馨提醒:满5年卖唯一住房后,有两个硬指标:办证满5年、出售的是家里唯一住房。现在很多新房即使住进去很多年,都没有办证,到卖的时候办证显然就不满5年;卖房的多数不会把家中唯一住房卖掉。在这两大限制条件下,即便假离婚也实现不了交易避个税。
面对假离婚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付呢?
从婚姻法上看,离婚毕竟是夫妻之间的私事,实践中如何避免假离婚事件也是司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不过,好在这次《民事诉讼法》修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法律路径,《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规定,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云法律网专业婚姻家庭律师为您编辑整理
欢迎到云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法律助手、法律文书、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