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美国优先”给经济全球化带来冲击。以自由贸易为主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前乃至未来10年左右全球经济的主流,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2022年,亚洲经济体对亚洲货物贸易的依存度达57.4%,亚洲服务贸易首次实现顺差,金额达405.52亿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4年亚洲经济体GDP规模占全球经济近一半。在亚洲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既对短期内应对美国滥施关税挑战有积极意义,又对区域经济体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
加快构建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共同大市场,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核心目标。面对全球经济加速分化、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增长乏力的严峻挑战,共建RCEP区域共同大市场,不仅将为亚洲及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动力,也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重要的确定性。据布鲁金斯学会预测,若RCEP区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统一市场,将累计增加全球贸易额5000亿美元。
要实现构建RCEP区域共同大市场的目标,推动RCEP向2.0升级将是重大利好。RCEP是区域各国推动自由贸易的结晶,更是未来本区域建立共同大市场的重要抓手。但目前RCEP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十字路口”,自2020年11月签署协议以来,RCEP尚未实现扩容,还存在规则水平不高、利用率不高、约束力不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同时,面对美国关税挑战,域内国家如果没有战略共识和战略行动,难以得出“最优解”。是后退还是向前,需要各成员国做出政治判断和战略抉择。
基于此,加快推动RCEP从“规模最大”的1.0向“水平更高”的2.0升级尤为重要。应以推动其从规模最大迈向水平更高为基本导向,以打造一个“可实施、可监测、可约束、可治理”的区域制度平台为基本目标,以构建RCEP开放2.0、规则2.0、扩容2.0、治理2.0四大支柱为重大任务,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这将为形成区域共同大市场创造重要条件,并成为亚太经贸合作的突出亮点。
具体而言,RCEP2.0的重大任务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要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使RCEP从传统的“关税减免器”转变为“深度开放”的平台和载体,促进区域要素更高效流通,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好衔接与融合。
其次,要推动RCEP成为区域深度融合平台。域内国家应创造条件加快人员跨境自由流动。对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人才,可率先实现资格互认,适度延长签证时效,推动“人随服务流动”。同时,应在金融市场融合中强化本币使用,完善以清迈倡议为重点的区域金融安全网。
再次,要使RCEP具有共同约束力。从实施情况看,由于争端解决机制未实质性运行,RCEP的约束力受到影响。RCEP2.0需要推进更加全面的机制建设,建立一整套实施评估、监测、协调、升级的制度安排,使RCEP在机制化的约束与保障下释放更多红利。
最后,要推动RCEP实现扩员和跨区域。例如,尽快推动中国香港加入RCEP,推动智利、斯里兰卡等经济体加入RCEP,推动RCEP与海合会对接等。在这一过程中,应成立共同协商、尊重各方的高层次协调机构,坚持东盟中心并使得东盟国家从中获益,并充分发挥中日韩等各方的作用。其中,中日韩尽快签署自贸协定将为打造区域大市场、推动RCEP从1.0向2.0的升级发挥引领作用,由此可加快形成以“小多边”引领“大多边”、“大多边”带动“小多边”的“RCEP+”效应。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