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案例>巨款交给银行取不出来,“银保合作”的套路怎么防?

巨款交给银行取不出来,“银保合作”的套路怎么防?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8-9-4 11:44:32>跟律师谈谈<

    据报道,几年前,哈尔滨朱女士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有个在银行办公的人向她介绍了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朱女士说,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两款产品在3年和5年交费期满后的收益要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于是她和家人从2016年开始陆续购买了840万的保险产品。

    然而,近日,保险公司的人却对朱女士说,那款交费期为5年的保险,本金需要71年后才能取回。对此,朱女士有深深的被欺骗感,她表示,自己现在37岁,要等71年,活到108岁才能取,谁会买这么长时间的理财产品啊……如果当初说明白,是71年后才能领回本金,自己是不会买的。

    朱女士的遭遇并不罕见——保险公司以银行为平台,卖自己的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比如可支取本金的期限,提前支取所需承担的责任和损失等。

    而很多购买者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在银行买保险的时候,也卸下了平日里的防备,不再有“这个卖保险的可能想挖坑骗我”的想法。于是,不少人轻信了销售人员对于保险产品的不实宣传与口头承诺,就上当了。

    在往期的专题文章《500万存单变保单,我们还能相信银行吗?》中,我们已经梳理过这类事件特有的违规之处。首先,银监部门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只允许银行员工代售保险。然而,据报道,让本来打算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朱女士转而去买保险的,并不是银行员工,而是保险公司的人。在其他新闻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些保险公司的人,故意跟银行员工穿的一模一样,以此来蒙骗消费者,让人们以为他就是银行的员工。

   在银行里穿着正式服装的人,未必是银行工作人员,还可能是保险公司的人

    此外,在其他案例中,还会出现“消费者以为自己买的是银行产品,却买了保险公司产品”的情况。这同样违反了银监部门的规定——

    然而,由于取证难(销售人员在卖保险的时候大多只是口头宣传、承诺,没有留下纸面证据),维权成本大等因素,很多消费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而有点儿维权技巧的消费者,最后能捞个“保险公司惧于社会影响,赔钱但不认错”的结局,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种维权难,缺监管的大环境下,此类畸形的“银保合作”自然难以根除——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推动业务发展,更加顺利地在银行卖保险,甚至会私下向银行网点或经办人员支付现金、实物、旅游奖励等,行业“巨头”也不例外。这也进一步给了银行工作人员动力,即使连蒙带骗,也要帮着保险公司卖保险。

    要从根本上解决银保合作中的各种问题,需要有关部门下“笨功夫”,加大管制与惩罚力度,一家一家地监督银行,进一步普及“双录”技术。

    除了监督银行之外,落实保险公司的回访制度也可以有效抑制银保合作中的各种乱象。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各保险公司在客户投保后,应对一年期以上新单业务实行 100% 回访,确认购买者是否了解已购保险的内容。新单回访应在犹豫期(购买保险者如在犹豫期内反悔,可全额退还本金)内完成,采用电话方式,并制作录音。如电话回访不成功,可以采取信函或者会见等方式,但必须取得投保人签名的回执。保险公司统一设置对客户的回访内容,且报备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回访人员不能随意对回访内容进行删减、修改或增加,确保回访内容符合保监会的规定。

    通俗的说,就是你在买了保险之后,保险公司必须联系到你,再跟你核对一下,你对于这份保险的内容是不是真的清楚了,有没有被保险推销员骗,而回访人员问你什么问题,怎么问,则是由保监会规定的。这通电话的录音也必须要保存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买银行产品,却被忽悠买了保险,或者在买保险的时候没有留意合同细则里的各种“暗坑”,那这一通回访电话,很可能就会把你点醒,让你在犹豫期内悬崖勒马。

    不过在现实中,回访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如人意。以浙江省为例,抽样数据显示,浙江部分公司新单电话回访成功率低于80%,约20%的客户无法知晓其权益和风险。个别公司犹豫期内回访成功率甚至仅为46%。还有一些公司很大一部分保单的回访电话是在犹豫期过后才开始打的,这使客户无法正常行使犹豫期权益。

    然而,无论是对银行加强监管,还是逼保险公司回访,这些措施的落实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之前,还是需要消费者自己多加谨慎,即使是去银行办事,也要留神骗子。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咨询热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巨款交给银行取不出来”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