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买麻药配方和所需原材料,委托化妆品企业生产成半成品后,在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的出租屋内灌装,随后贴上标签,包上包装,一支麻药膏就这样生产出来了,并在朋友圈广为宣传,随后流入美容机构。
2017年7月,保康县公安局和食药监部门在一次联合执法中,在保康县城一家美容店发现一款假冒伪劣麻药膏,并以此线索顺藤摸瓜,在公安部的协调支持下,湖北省公安厅指挥襄阳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专班警力,捣毁了一条生产销售假冒麻药的犯罪产业链,涉案货值6000余万元。
声称进口的麻药膏实为假冒伪劣产品
去年7月,保康县公安局与当地食药监局在一次联合整治行动中,发现该县一家美容店使用的一款产品名为“TKTX”麻药有问题。执法人员发现,这款被美容店服务人员称为“麻药膏”的药品,外包装全部都是英文,而且连基本的通用名称和药物成分都未做中文标注,当即对该批药品予以查扣,并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检验。
经检查,这类产品含有利多卡因和丁卡因(化学药品,具有局部麻醉、镇痛作用,属于处方药)两种成分,按照药品管理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经专家认证系假冒产品。
同年9月,保康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对该案立案侦查。
该美容店老板李某介绍,提供假麻药膏的上家,是同行推荐的一位微信好友,他和上家从未见过面,所有交易都是通过微信完成,且全部通过快递发货。专案组民警从微信号入手展开调查,很快锁定了在广州做批发生意的徐某亮。
同年12月18日,保康警方在广州将徐某亮、张某等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捣毁一个销售假药窝点,收缴假药3000余支。
制假售假成体系犯罪产业链被捣毁
徐某亮和张某等人供述,自2016年以来,他们共计向全国各地销售麻药8000余支,进货渠道来自一个叫靳某升的广州人。
根据徐某亮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找到生产假麻药膏的窝点。
今年1月18日,省市县三级食药监部门和公安机关组成联合专案组,在广东佛山查获一条大型麻药膏生产线和一个临时仓库,在广州市越秀区3个街区分别查获一条小型液体麻药生产线、一个临时仓库和一个产品专用仓库。现场收缴成品麻药膏6万支、液体麻药4万瓶、半成品麻药膏37万余支(合计21个品种)、50公斤麻药膏原料9桶、液体麻药原液300公斤、肾上腺素10公斤、包装50万份。随后,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靳某升、靳某彬、靳某才三兄弟,以及提供麻药原材料、提供印刷外包装等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
经查,济南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肖某某,将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等化学原料药以1500元/公斤的价格卖给靳某彬等,靳某彬用这些原料药制成假麻药膏后,又将每支成本仅要3元左右的成品,以4元的价格批发给靳某升等中间商,靳某升拿到假麻药膏后,又以每支10元左右的价格,向全国各地的小美容院兜售,用以文身和微整形等手术。
配方原料全网购朋友圈里“以身试药”
靳某彬交代,他从事美容行业多年,深谙美容产品特别是文绣产品的产销内幕,再加上手头也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因此2017年初,为了赚取更大利润,他决定抛开之前的供应商,自己购买设备生产产品。
于是,靳某彬购买了一套灌装设备,花了一万多元从网上买来配方,又根据配方从网上买来原料药,委托广东当地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将原料药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到化妆品基础料里,制成麻药膏的半成品,最后在一处卫生环境极其简陋的出租房内灌装出售。
假麻药膏做出来后,主要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对外宣传和销售。为了强调药物的止痛功效,该团伙还宣称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亲身试用过,并拍摄了一段以身试药的视频发在朋友圈,宣传自己的产品。随后的一年多,靳某彬的假麻药膏在整形美容圈的地下市场畅销无阻,月平均销量达到数万支。
民警发现,该窝点除了主打产品TKTX,还有被称为金刚、西科、蓝眼、SYA等的麻药膏和麻药水,加起来不下20种。所有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的都是英文,无任何中文标识。
靳某彬供述,类似药膏在国外都没有正规产品存在,许多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品牌,连药品最为重要的信息——有效成分含量也胡乱标注。
保康县公安局依法刑拘了该案8名涉案人员,目前在押4人,取保候审4人;主犯靳某升和靳某彬2人已被批捕。暂核定涉案货值6000余万元。捣毁窝点4个,其中生产窝点2个、销售窝点1个、包装材料窝点1个。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