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案例>凯迪生态爆雷陆金所踩坑 最惨的还是“韭菜”投资人

凯迪生态爆雷陆金所踩坑 最惨的还是“韭菜”投资人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9-1-30 15:11:01>跟律师谈谈<

   2018年12月10日,上海刚刚下完一场雪,东方明珠被浓厚的雾气笼罩。一街之隔的平安金融大厦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希望,这是自己最后一次走进这里。

   这群特殊的客人在同一家代销平台买了不同的资管产品,而产品所募资金最终流向了出现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凯迪生态。

   2018年5月和7月,国盛资管和大同证券旗下的两只资管产品分别宣布逾期。起初,投资者们还都能保持冷静,随着逾期时间的推移,整件事开始演变成一场由投资者、资管机构、代销平台、凯迪生态共同参与的四方博弈。

“踩坑”的投资者

   “这事刚出的时候,我每天睡不着觉,也不敢告诉家里人,恨不得半夜到客厅抽自己嘴巴。”崔先生对市界说。

   崔先生是典型的80后,如今上有老下有小。早年父母做些小生意,小有积蓄,他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收入稳定。如今未能兑付的这笔投资共100万,对他而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却全部来源于父母。

   市界获得的一份发布于2016年9月的《大同证券同吉1号资产管理计划书》显示,这款产品通过中海信托的通道投向凯迪生态,用于凯迪生态日常营运资金周转,及偿还金融机构到期流动资金贷款,起投点为100万元。

   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显示,同吉1号成立规模为9970万元,投资人数为74人。此外,同吉2号、同吉5号等资管计划底层资产也是凯迪生态。

   同样将资金投向凯迪生态的国盛资管"神鹰118号资管计划",投资者总数则为37人,成立规模4780万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

   《同吉1号资管计划书》中“推广对象”一栏注明对方需为“合格投资者”: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难称得上合格投资者。

   老张今年50岁有余,以他的名义投资的100万中,35万来自妹妹一家,25万来自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程序性事务由代销平台的理财经理协助完成,他带着来自另外两个家庭的资产,成为了“高净值用户”。不料两年后妹夫患上癌症,正值产品延期兑付,钱被死死套住。

   事实上,即便符合资产要求的“合格投资者”也对市界承认,他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的确没有仔细查看钱款的流向以及凯迪生态的基本面状况,甚至从未听过“国盛”和“大同”两位券商,只是冲着代销平台陆金所的名声和信誉购买。

   做生意起家的小李夫妇将全部几百万身家分成几份,通过陆金所购买了不同的理财产品,却不想几支产品全部投向了凯迪生态,“本想着鸡蛋别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想到还是放到一个篮子了”。

  “出事之后,我才开始慢慢了解金融知识。再回想,凯迪生态得资金紧张到什么程度,才会去找那么多小券商给他发产品圈钱。”崔先生悔不当初。此时的他,已经是凯迪生态投资人微信群的群主,负责维权、与平台方沟通等一切事务。

   投资者们试图抱团取暖,群主也成为了维权领头人。5个月间,崔先生无数次与陆金所相关人员电话沟通,并在2018年8月组织了一场投资人与陆金所领导的会面,但投资者能做的只有等待。

   2018年12月10日,投资者见面会上,陆金所领导再次传递出积极态度,但投资人们不再全然相信,一些投资者在会议上情绪激动。

代销平台陷困境

   2018年,陆金所平台上爆雷的产品并不止同吉1号和神鹰118号。凯迪生态、龙力生物和东方金钰等多家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陆金所销售的多款产品踩坑,一度使平台遭遇信任危机。

   陆金所背靠平安集团,在投资者看来更为“可靠”。

   2016年,陆金所宣布要做“金融超市”,希望成为线上金融的“淘宝”。彼时,“金融超市”的概念,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口。如今,风口成了风险敞口。市界从多个渠道证实,相关的几支产品连续爆雷后,陆金所已经下线了全部代销理财产品。

   实际上,投资者在客户端上签订认购合同时,已同时签署陆金所的免责知情书。但不少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却是在陆金所工作人员的强烈建议之下。

   事出后,陆金所向投资者承认理财经理的违规操作,并称可以赔偿投资者代销费用,但其金额与投资者的投资金额相比,几乎九牛一毛。陆金所在整件事中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使投资者有苦难言。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两位小券商在整件事中的博弈已经弱化。“大同和国盛给我们的回复是:爆雷产品太多了,我们没有钱(刚兑)。”崔先生对市界说。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政策明确提及“打破刚兑”,但市场仍在拉锯中,模棱两可之际给予了双方同等的解释空间。在投资者看来,虽然陆金所是这些产品的代销机构,但是这类大平台应该做好产品评估和风险把控。投资者们认为,理财经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话术诱导,让投资人放心购买,需要追责。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对市界表示,如果代销机构有违法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如果是委托人及产品方有过错的,产品方也应承担。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金融律师王智斌告诉市界,代销机构推销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可能会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和整改。陆金所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比如免责协议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相关条款是否合法有效以及陆金所在履行合同义务时是否存在过错,其过错与投资者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等。

   “陆金所曾经透露给我们一种解决方案,45%债转股,债转股的价格是5.1元/股。”崔先生说。截至2019年1月28日收盘,*ST凯迪的每股价格是1.00元,并且有跌破1元的可能。债转股的解决方式,投资者很难接受。

   一时间,陆金所似乎也无法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传闻中,由陆金所负担刚兑的方案曾被提到平安高层面前,但却坚决被否。资管新规才生效不久,没人敢“顶风作案”。况且,陆金所正在酝酿上市。

   2018年12月,路透社报道称陆金所刚完成一轮13.3亿美元融资,此后估值维持在380亿美元左右,但这一数字低于其此前400亿美元的预估。平安集团2018年三季报显示,陆金所在报告期内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资产管理规模较年初下降21.6%至3618.07亿元。

   “现在,所有人都被绑上了凯迪生态这辆车。”崔先生说。

“雷区”凯迪生态

   几方博弈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上市公司凯迪生态爆雷。

   凯迪生态,昔日的“生物质发电第一股”,总部位于武汉。2018年5月,凯迪生态一期债务违约,涉及本金6.57亿元,市场对此反应激烈。随后一连串连锁反应,股债双杀、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公司自2018年7月2日复牌起遭遇24个跌停,此后逾期债务如滚雪球般增加,而涉及到的诉讼也越来越多。

   2019年1月19日,凯迪生态公告显示,公司最新逾期未还债务规模为116.5亿元,最新一期审计净资产比例为109.54%,已经资不抵债。这一债务规模,相较于2018年10月末公布的56亿元增长迅速。而其涉及融资纠纷案件也达到100件。

   凯迪生态陷入这般窘境,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当年5月,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向凯迪生态控股股东及一些关联方购买87家生物质电厂100%股权、1家生物质电厂运营公司100%股权及44家林业公司100%股权。

   交易定价共计68.5亿元。现金对价占到37亿元,预计9.78亿元来源于非公开发行股份。实际上,非公开发行只募得1.39亿元。公司称,不足部分将以自有资金支付。

   这笔收购对于凯迪生态当年的营收并无贡献。年报显示,2015年凯迪生态营收约为3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12.89%。

   大踏步扩张背后,公司开始多个渠道找钱。Choice数据显示,交易方案公布一月后,凯迪生态发布了一期共计11亿元的ABS。2016年,凯迪生态又接连发布了共计16亿元的债券,用途则是补充流动资金、优化债务结构。

   与此同时,凯迪生态也通过信托等通道募资,让投资者踩雷的这些资管产品基本上都是于2016年发行。

   2018年,陷入泥淖的凯迪生态,试图出售资产、重组自救。2018年12月初,与投资人的会面中,陆金所相关人士介绍:“凯迪这边的大致方案出来了,现在还在征求债权人的意见。目前是留置一部分债务,期限要转得长一点,利息低一点。另一块就是他要卖一部分资产,得到一部分现金。”

   凯迪生态方面预计12月底会有结果,但2018年已过,事情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走。上述陆金所人士则预计,2019年4月底之前可能会有个结果。

   除夕临近,40多位投资者再次来到陆金所,却得知此前的一切积极消息都被否定。他们拉起早已准备好、但始终未派上用场的条幅,希望能营造声势,却未有结果。“实在不能共赢,那只好共输了。”崔先生说。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凯迪生态爆雷陆金所踩”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