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印度疫情反扑!累计确诊数居全球第4!“大崩盘”经济再次如临大敌

印度疫情反扑!累计确诊数居全球第4!“大崩盘”经济再次如临大敌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0-6-23 9:24:37>跟律师谈谈<

   在首轮抗疫交出“高分答卷”的仅仅一个月之后,印度疫情似乎有点“绷不住”了。

   据印度卫生部门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6月20日上午8时,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升至39.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1.3万例,确诊人数飙升至全球第四。

   如果以每增长10万个病例为一个节点来计算,印度“间隔时间”则正在逐步缩短。具体而言,印度确诊病例从零到突破10万例用时109天,但从10万至20万例则仅间隔16天,而后仅用10天就突破30万例。也就是说,印度疫情扩散步伐已明显增速。

   回想起一个月之前,虽然外界普遍认为贫民窟是印度疫情的“定时炸弹”,但从其官方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5月中旬,印度最大贫民窟——100多万人口的塔拉维贫民窟,其单日新增病例却从未超过100例(当时全球平均每100万人中就有526人确诊),这无疑是印度首轮抗疫成功的佐证。

   但如今,印度疫情发生巨大的逆转,这显然也将让原本就已出现“大崩盘”的印度经济再度陷入困境——早在当地疫情还未大规模暴发之前,印度4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就已从前一个月的49.3急降至5.4,跌出历史上的首次个位数数据,更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的最低数值。

   如今疫情情况再度恶化,印度经济又将何去何从?

1.印度经济崛起之路:背后存2大推动性因素

在探究疫情对于印度经济的影响程度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印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史。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地独立后,经济濒临崩溃;直到1951年,印度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才略显起色;而后,连续的几个五年计划让印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经济也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的30年间,印度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5%左右。

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继续推动中央主导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但同时为了解决经济冒出的放缓的苗头,印度也在一定程度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包括放松对私营部门的限制、鼓励出口;受此推动,印度GDP年增长率提高到5.5%左右。

不过,印度真正的经济腾飞始于1991年。这一年,由于此前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之其他各种叠加因素,印度爆发了国际收支危机,政府财政赤字飙升至国民生产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三个星期的进口支付;当时的印度政府不得不用黄金作抵押,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换回了2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也正是经历过这一落魄处境,印度政府才锐意革新,而后全力推行举世瞩目的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政策。在一系列的改革之下,印度逐渐向市场自由化方向转变,本币卢比也实现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同时还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取消进口许可限制和出口补贴,使国内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经济发展也步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2004年第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长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10.4%。

到了2008-09财年,印度经济发展被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当年的GDP总额为33.39万亿卢比(约合7400亿美元),但仍取得了6.7%的较高增长,继续保持了“全球经济增速第二的国家”的位置,仅次于中国。

2014年,“莫迪经济学”一词开始出现在印度及全世界人们的视野,尽管外界对此模式的成败得失目前仍存争议,但从经济指标来看,“莫迪经济学”之下的印度经济成绩确实亮眼:2014年至2018年,印度GDP增速分别为7.4%、8%、7.1%、6.7%和7.4%,年均增速达到7.3%,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于2017年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六经济大国,与排名第五的英国也相距不远。

客观评价,印度的经济改革虽较中国晚了10余年的时间,但其自20世纪90年代开启经济增长阀门之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让世界为之惊叹。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曾说道,印度与中国一样,正在成为美国新的经济竞争对手;印度政府以其强大的经济潜力,享受这股国际资金拥抱、民营企业成长的爆发力。

总体分析来看,印度经济崛起则主要得益于以下两大方面:

其一,渐进式改革中找对了“关键点”。事实上,类似于印度等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转轨之前,其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在于——微观机制的缺陷,即国家经济中主要盈利组织的企业没有自生能力;更直接一点来讲,企业在没有外在扶持的条件下,是否能够在竞争和开放市场中获得社会可接受利润水平的能力。印度企业在发展初期显然没有自生能力。

为此,上文提到,印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至最近几年的“莫迪经济学”,其改革过程中着重放松对私营企业的限制、鼓励其发展,这是一系列改革中的关键,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没有自生能力的问题,最终带动国民经济向符合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

其二,抓住全球化浪潮并实现与国际接轨。上文提到,印度90年代极其关键的新经济政策,其改革特征可以归纳为:全面拥抱新自由主义,向全球经济接轨。不难理解,贸易、外资政策的自由化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印度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资本设备以及中间产品,同时,经济与国际接轨也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比如可以诱致具有自生能力的私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2.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印度3大产业压力骤增

发展迄今,印度虽然还未完全具备成为经济强国的条件,但世界银行就曾在《全球经济展望与开发中国家》报告中肯定了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认为其将与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尼等经济体改写世界经济版图。

然而,一场突发的疫情正在让印度经济面临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

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6月20日上午,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升至395048例,累计确诊人数居全球第四;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14516例,再次创下单日增幅新高。

更需注意的是,6月12日以来,印度单日新增病例已经连续9天保持在1万例以上,且屡次刷新记录;17日,印度单日新增死亡病例为疫情以来首次超过2000例,创最高增幅纪录。不只如此,全印医学科学院院长古莱里亚还表示,印度的新冠疫情仍在增长期,这意味着印度疫情高峰仍未到来。

印度疫情看不到尽头,这让该国早已出现“大崩盘”的经济再度如临大敌。6月18日,惠誉国际评级机构就印度的信用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这意味着印度距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惠誉还预估,印度本财年经济将萎缩5%,疫情对当地经济构成严重打击。而就在本月早些时候,另一家知名评级机构穆迪也将印度主权评级下调至22年来的最低投资等级“Baa2”。

外界对于印度经济发展前景并不好看,而深入来看,疫情也正对印度经济的方方面面造成拖累。

(1)农业:各环节发展受阻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而其保持着这一“宝座”也已有8年之久,但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印度农业也在各个环节上遭受巨大的打击。

首先是生产端。印度目前已确定将全国封锁措施延长至6月30日,这意味着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加剧,农作物收获和春播将受阻。举个例子,此前印度北部农业主产区——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北方邦就被曝出极度依赖东部地区的农场工人,但是自封锁令开始后,大部分人返回自己的村庄,直接中断印度小麦等冬季农作物收获,同时还影响到下一季度粮食的播种。

其次是运输环节。由于疫情导致封锁措施不断延长,印度农产品运输受阻,供应链混乱,农民很难将作物推向市场,造成农产品滞销腐烂。

最后是销售和贸易端。此前印度中部的萨塔拉区的农户曾透露,其种植的草莓通常会在入夏热销,但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游客和冰淇淋生产商等需求端倍受影响,导致草莓大量滞销。出口方面,目前印度多数私人港口已宣布遭遇不可抗力,而尽管政府港口仍在运营,但印度大米及食糖等对外出口此前已一度出现停摆。

印度农业发展受疫情制约,更需关注的是,如期而至的雨季也正加重民众的生存压力,而以往雨季“滋润”农业经济的美好景象如今也已消散殆尽。

(2)工业:劳动力短缺加剧

印度当前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全国性封锁,但其生产的实际恢复进度却是相当缓慢。有行业组织称,由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严格的复工复产条件,许多企业都很难恢复生产。

一方面,印度政府要求复工复产的企业必须将工人安置在“符合防疫标准”的设施内居住,但以疫情最为严重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为例,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达到政府设下的防疫标准,这也体现出企业实现复工复产还存在较大难度。

另一方面,即使是企业能达到防疫标准,劳动力的短缺也是又一大主要制约因素。自实施全国性封锁以来,印度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同时也有数百万人仍滞留在政府在各大城市设立的“救济营”中,处于隔离状态;这就意味着,印度企业若想实现复工复产,劳动力方面短时间内也跟不上。

此外,印度政府还规定,如果企业雇佣滞留在各邦内的工人,那必须是本邦德工人,不允许跨邦移动的工人复工;但许多公司都表示,宁愿等待原本雇用的员工回到企业所在地的邦,也不愿雇佣新人,这更是让印度复工复产增添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围绕上述所提到的情况,此前有媒体披,由于部分手机品牌在印度的组装工厂迟迟未能恢复至正常生产水平,不少外资手机品牌不得不被迫直接进口手机。可以见得,印度生产的“红灯”警报并未消除。

(3)服务业:产值“崩盘式清零”

印度产值占GDP比重最高(70%)的服务业,疫情对其影响更是首当其冲。按照分析师的说法,由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服务的异质性以及不可存储性,疫情在短期内将对印度服务业带来较大冲击。实际上,当前印度竞争力最强的IT咨询及服务业已受到较大停工停产的影响。

分析来看,印度的IT服务企业也是以低成本劳动力为发展基础,在软件开发当中,根据客户的要求构建基干系统等,在“下游工程”领域占有优势;但如今,印度封国的禁令之下,低端服务业几乎全部停摆,相关行业的产值也几乎“崩盘式清零”。

比如,本月初的一项商业调查就显示,印度庞大的服务业又经历了一个月的破坏性收缩——印度5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12.6,虽较4月份5.4的历史低位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50荣枯线。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低于50荣枯线,上次印度服务业活动连续三个月萎缩是在2016年11月——印度禁止大面额纸钞流通后的三个月。

基于服务业对于印度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目前有超过1亿的劳动力从事服务相关行业,PMI指标的颓势也反映出,疫情封锁措施正导致印度经济活动大面积停止、大批人口失业,加剧了对印度经济深度衰退的担忧。

印度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这三大产业遭遇的巨大难题,正是印度经济麻烦缠身的有力体现。可以见得,随着疫情的反扑,印度经济和疫情面临双重大考;在这种亟待解忧的大背景下,印度又有哪些可行之举呢?

3.印度面临双重大考,何为其渡过困境的“最优解”?

金十数据在此前的文章中曾提过,印度在5月12日宣布将推出总额为20万亿印度卢比(相当于该国GDP的10%)的经济刺激计划,并高喊“自力更生”的口号——简单来说就是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技术驱动的系统、人口红利以及市场需求这五大支柱领域实现“自给自足”;但受限于印度原材料依赖进口、以及疫情之下印度民众认可度不高,印度“自给自足”的可行性也备受质疑。

除此之外,印度前首席经济学家苏布拉玛尼安认为,印度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于,一方面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在疫情当前集中爆发,加重企业和金融部门债务压力;另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导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回暖的“组合拳”效果不佳。

如果印度依靠内部解决经济难题行不懂,那开放合作或许是其经济难题的最优解。

实际上,早在2014年5月,莫迪政府就提出了“新印度”愿景,其中有一点就是通过外交的方式谋求更多的经济实利。比如,印度希望在南亚推进由其主导的次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印度还计划利用“东向行动”积极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和东盟关系,拓展和推动与日本、韩国及澳大利亚等经济体的互动。

与此同时,印度还在加快西进中东地区步伐,包括近几年频繁到访沙特、阿联酋、以色列等主要经济体,还不顾美国惩罚坚持与伊朗开展能源合作,努力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利益。

如果说上述的“各个路线”是印度计划里的一部分,那在其计划之外的,或许则是“新印度”愿景目标和中国的奋斗目标重叠交汇——实际上,在“新印度”愿景提出仅4个月,中印双方就确立了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目标。

尤其是当前,疫情正在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经济今年恐将萎缩5.2%,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也就是说,在国内疫情吃紧,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之际,印度能否在防疫、经济复苏等方面与中国加强合作,是其更为迫切的问题。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印度疫情反扑!累计确”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