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常住人口363.94万人的城市,产生的大量垃圾废物如何有效处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2022年4月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积极投身“无废城市”建设,从制度构建到实践推进,促进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实现良性循环。
一车车餐厨垃圾运进来,通过分离杂物、破碎、粉碎后制成浆液,经除砂脱水提炼粗油脂成为生物柴油原料,剩下的有机物质经过厌氧发酵形成沼气用来发电或作为燃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走进内蒙古城环蓝德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处理车间,通过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渣伴烧工艺,呼和浩特市城区每日产生的约250吨餐厨垃圾,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
“呼和浩特市城环公司负责收运工作,目前有18条餐厨垃圾收运线,可覆盖市区内餐厨企业、政府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通过处理实现主城区餐厨垃圾日产日清,防止餐厨垃圾向餐桌回流。”内蒙古城环蓝德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徐国喜介绍,项目设计处理规模300吨/日,自2022年试运行起,已累计处理餐厨垃圾20余万吨,帮助城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收处工作是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危废治理也是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一环。在呼和浩特市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厂区干净整洁,一袋袋医疗废物经过高温焚烧后化为灰烬,废气经多重净化后达标排放。
呼和浩特市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由呼和浩特市奕德康医疗垃圾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公司法人高超峰介绍,“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2700多家医疗机构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由我们负责收集、转运、处置,通过‘呼和浩特市医疗废弃物智慧监管云平台’可及时调度指挥收运车辆及人员,并实时监控,保障运转高效安全。”
该中心日处置能力为24吨,每日进场医疗垃圾约20吨,进场垃圾24小时内处置,达到了日产日清的要求;处置工艺采用压力0.22Mpa,温度134℃,45分钟高温蒸汽灭菌进行无害化处置,后经过破碎、毁型、焚烧,实现医疗垃圾接收运输闭环处理,后端处置环环相扣、高效运行、规范作业。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五大重点领域,构建起系统的治理体系。在制度建设层面,出台了数十项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及规划,明确各领域废物管理细则,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调度、考核评估等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如今的呼和浩特,着力打造“无废”生态,以绿色发展绘制“美丽青城”:
——工业领域,2024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降至1.66吨/万元,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03家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农业农村领域,废弃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0%,病死畜禽按规定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减少;生活源固废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有序推进,已成功创建58个涵盖无废机关、工厂、学校、社区、商场等在内的“无废细胞”,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处置体系全面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建筑垃圾领域,新建建筑全部为绿色建筑,2024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6%;危险废物领域,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小微源危险废物收运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场长期的绿色变革。未来,呼和浩特市将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完善标准政策体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美好生活筑牢绿色根基。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 律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