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园科院”)浸润在月季的馥郁芬芳中。花朵呈碧绿色的“绿萼”,茎上不长刺的“黄钻”,暗红与明黄色交织的“流星雨”……在北京园科院月季种质资源圃,各色月季姿态万千。
月季属于蔷薇科蔷薇属,全世界品种超3万个。尽管种类繁多,但长期以来,北京园林、绿化中种植的月季大多是国外品种。培育自己的月季新品种,成为几代月季育种人的不懈追求。
“5月是月季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我们争分夺秒,‘五一’假期也没休息。”在北京园科院的月季育种棚内,月季育种研究团队带头人赵世伟和近10名研究人员、学生戴着手套,忙着给月季进行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是月季杂交繁育的关键环节。选择含苞待放的母本花朵,剥去花瓣,去除雄蕊,再用刷子蘸上此前采集好的父本花粉,在母本花朵的雌蕊柱头上轻点,一次人工授粉就完成了。
“去年5月,我们对5万多朵月季进行了人工授粉,平均一天近2000朵。”赵世伟介绍,授粉后的花经过结实、播种、育苗,可成活约10万株杂交子代,“我们还要进一步筛选,留下在抗病、开花等方面表现好的植株,再进行培育、筛选,最终能‘胜出’的可能只有七八株,整个过程要持续8到10年,可谓是‘万里挑一’。”
据介绍,北京园科院从事月季研究、育种和推广应用30余年,近年来通过扩大月季种植面积,建设月季育种棚,不断改良育种技术,提升育种效率。“到了授粉期,除了研究人员集体上阵,我们还招募志愿者为月季授粉。”赵世伟说,志愿活动吸引了市民群众踊跃参加,也为育种工作增添了助力。
月季在北京城市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育种专家们正在努力培育更多低维护生态节约型月季品种。“月季品种的抗病性、勤花性更好,就可以少打药、少修剪,既降低维护成本,又能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北京园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慧说。
在育种专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年来月季新品种迭出,北京园科院已培育出“新时代”“红五月”“春潮”等月季新品种,累计有46个自育品种获得国家林草局新品种证书。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8日 07 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