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阶段的小兔全靠母兔哺乳,营养必须跟紧。”走进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恩将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圈舍里的景象满是生机—— 刚出生没几天的肉兔幼崽挤在保温箱中,圆嘟嘟的身子裹着细密绒毛,偶尔发出轻细的叫声。合作社负责人吕成思正和工人一同俯身查看,手指轻轻拂过保温箱玻璃,一旁工人端着的饲料盆里装着按比例搭配的“营养套餐”,正准备投喂给母兔。
除了精心搭配的饮食,圈舍环境也经过细致调控。“现在温控也是自动的,尽量让它达到恒温,对兔子生长非常有利。”吕成思指着墙上的温控显示屏介绍,屏幕上的数字稳定在 22℃,新风系统正悄无声息地更换着圈舍空气,为幼兔营造出舒适的生长环境。
今年38岁的吕成思,十年前还是在外打拼的上班族。2015年,他敏锐察觉到肉兔市场的潜力,带着所有积蓄回到家乡,一头扎进养殖行业。可刚开始采用传统方法养殖时,难题接踵而至:兔子胆子小,稍有噪音就会受惊,不仅生长速度参差不齐,肉质也不稳定。“那会儿看着圈里的兔子,心里急得团团转。”吕成思回忆,直到一次翻阅养殖书籍,看到“环境对畜牧养殖影响重大”的内容,爱听音乐的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给兔子放音乐。
从那以后,每天喂料时分,圈舍里便会响起轻柔的轻音乐。“让兔子形成条件反射,一放音乐就知道该采食了。”吕成思解释,音乐不仅能引导兔子规律进食,还能掩盖外界的噪音,减少它们的应激反应,“听着音乐,兔子采食更积极,生长状态也稳定了不少。”
吕成思的探索并非孤军奋战。为了让他少走弯路,定陶区农技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从饲料科学配比到疫病防控要点,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之前对疫病预防没经验,农技员来了就教我们定期消毒、做好免疫程序,帮我们避开了不少风险。”吕成思说,专业技术加上听觉、饮食、环境、科技等方面多管齐下,养殖场的兔子产量稳步提升,效益也显著增长。
去年合作社整体产值约一千万元,今年产量翻了一番还多,吕成思算起了收益账:“年产值能达到两千多万元。”圈舍外,满载肉兔的货车正准备出发,这些刚出栏的肉兔将发往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现在销路稳定,订单也源源不断。”
在吕成思看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伙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他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免费为周边村民培训肉兔养殖技术,还优先吸纳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务工,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之前在家没事做,来合作社上班后,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块,还能照顾家里。”正在拌饲料的村民笑着说。
谈及未来,吕成思眼神坚定:“下一步想着带动更多人发家致富,我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帮忙对接销路,形成抱团取暖的产业模式,让更多乡亲靠着养兔过上好日子。”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咨询热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