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台州一小学生与父母分别后 举动几乎疯狂

台州一小学生与父母分别后 举动几乎疯狂

时间:2018-3-3 11:25:52>跟律师谈谈<

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生儿育女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题,记者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层指导处了解到,2017年,全市共出生户籍人口67386人,同比增长1.38%;两孩出生38889人,其中“全面两孩”政策受益出生23054人。这么多人生孩子,然而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工作却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孩子谁来带?一个家庭中,谁应该更多地承担育儿工作?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探究。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

特点:尽心尽力,但育儿理念相对落后

现在的家庭中,父母双方都是上班族的占大多数,带孩子的工作往往就落在了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

都说隔代亲,祖辈带孩子,往往比较溺爱,只要孩子高兴,什么都能答应。而落在孩子父母眼里,条件满足的育儿方式,显然是不能认同的。还有就是育儿理念的不同也会造成婆媳或是母子之间的矛盾。

椒江的何女士有个一周岁大的女儿,因为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婆婆身上,婆婆非常疼爱孙女,但是思想观念陈旧,总用自己以前带儿子的方法带孙女。比如能吃米糊了就不给喝奶粉,能吃米饭时就给喂蛋炒饭,衣服往往也穿得很多……这些在何女士眼里都是不科学的,所以她常常提醒、纠正婆婆,但婆婆却说:“我儿子就是这样带大的,还不是健健康康、很优秀?”

“好多次我都想怼回去,但想着婆婆也是出于好心帮忙带孩子,更不想吵架闹得全家不宁,只能忍了。”何女士说,婆婆的育儿观念根深蒂固,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就想自己辞职在家带孩子,但没了工作的话,养家的重担就落在了丈夫一人身上,考虑到现实问题,她又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任由婆婆用自己的方式带娃。

在育儿专家们看来,孩子最好是由爸爸妈妈自己带,哪怕家长们只能抽出晚上的时间陪陪孩子,也是好的。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晚上甚至是周末的陪伴都是奢求。而实际上,爷爷奶奶的爱无法代替父母之爱,虽然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物质上没有问题,而且往往受到长辈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严重。有部分留守儿童在行为上表现异常,如学习懒散、行为任性、心理自卑、对亲人冷漠、对教育逆反等。

妈妈带孩子

特点:细腻体贴,但太唠叨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一直以来,人们对母亲的歌颂很多,因为妈妈的爱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确,绝大多数的妈妈对孩子都是细腻体贴、充满爱意的,但是妈妈带孩子也有缺点,那就是太唠叨、情绪化。

临海的金女士有个3岁的女儿,孩子平时上幼儿园,春节期间放假在家,金女士每天跟孩子朝夕相处,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金女士常常忍不住唠叨、发火。“她吃东西太慢我要念叨,衣服弄脏了我要念叨,不睡午觉我也要念叨,反正每天可以念叨、生气的点很多。”金女士说,有时候自己心情不好,也忍不住会对孩子发火。

张丽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子沟通培训师张丽娟介绍说,妈妈们的缺点就是动不动算“总账”,翻“旧账”,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情绪变化快。而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不喜欢妈妈这样,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王圣农:

“全国优秀家教园丁”、“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王圣农认为,很多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往往都是因为在孩子青春期时,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中国的家庭,孩子普遍缺乏父亲的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大多数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因此,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体往往是妈妈与孩子。而孩子最反感的就是妈妈的唠叨。

现在的孩子发育早,多数孩子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进入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觉得什么事都不顺心、不如意,看到什么都想反抗,自我封闭,不愿意跟家长沟通,如果妈妈没有掌握沟通技巧,要么就束手无策,要么就是跟孩子产生矛盾。

王圣农从他的(0576)88812910热线接听情况来看,很多哭哭啼啼给他打电话求助的妈妈们往往都犯了一个通病,就是什么都想知道,都想试图去管,唠唠叨叨,最后却是什么都管不好,本来没有问题的孩子反而被逼出了问题。

爸爸带孩子

特点:大条、重言传身教

一直以来,在许多家庭中,对于孩子的照顾似乎成为了母亲的责任。父亲顶天立地,忙于工作养家,母亲照顾家庭、教育孩子。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得越多,孩子表现越勇敢,越有主见,在学校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椒江的葛女士有个8岁的儿子,从儿子出生起,只要丈夫有空,就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工作。平时不上班的时候,爸爸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带着儿子豆豆出去玩。这个寒假,爸爸就带着儿子骑着公共自行车走遍了椒江的大街小巷,一路走走看看,谈天说地。在平时,爸爸也会带着儿子打球、跑步、下棋。

爸爸的付出是有收获的,豆豆对爸爸嘘寒问暖,不允许家人说爸爸一句坏话,甚至愿意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分享给爸爸。

“以前我也会吃醋,觉得儿子不爱我,后来通过反思,想明白了,不是儿子不爱我,而是他更爱爸爸,更喜欢跟爸爸相处,更容易接受爸爸的教育方式。同样是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我只会说教和唠叨,爸爸却注重言传身教,所以,儿子在接受爸爸的教育的同时,也认可了爸爸这个人,从心底里更爱爸爸一些。

现在,每次爸爸出差,都会有一个大男人和小男人的交接仪式。爸爸会说:“儿子,爸爸明天出差,我不在家的时间里,你要照顾好这个家,照顾好妈妈和爷爷奶奶。”豆豆则每次都是坚定地看着爸爸:“爸爸放心,我一定会做到的!但是我会想你,希望你早点回来。”

这样的对话,好像是一个大男人和另一个小男人在交接护家的责任,爸爸对儿子有嘱托,有拜托,态度诚恳。儿子的回答坚定有力,却透着一丝童真以及对父亲的眷恋之情。

在平时,他们也会有这样的成人化谈话。爸爸一直把儿子当做大人看待,所以他们的交流都是用大人对大人,男人跟男人的说话方式,而且是平等的。在爸爸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儿子也一直当自己是家里的小顶梁柱,只要爸爸不在,照顾奶奶和妈妈的责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但是,如果上面的对话发生在妈妈和儿子身上,责任教育的工作由妈妈担当,那么恐怕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孩子爸爸其实是个性格大条的人,没有嘘寒问暖,说话也言简意赅,但教育孩子很用心,言传身教,跟我这个爱唠叨的妈妈形成互补了。”葛女士说,跟其他只有妈妈带孩子的家庭相比,她觉得豆豆是幸运的,因为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共同的关爱,孩子得到的爱更全面。

托班老师带孩子

特点:照顾生活,但难以照顾到心里

除了父母亲人带孩子,现在社会上还有托班机构可以帮忙照顾孩子的生活并辅导作业。在黄岩的茅畲乡,很多孩子就常年在托班机构里生活。

黄岩的茅畲乡是台州很典型的“留守儿童之乡”。茅畲地处黄岩西部山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茅畲瓜农就外出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承包土地种西瓜。每年全乡外出人数逾6000人,占青壮年劳动力的四分之三,外出瓜农多数把子女留在家乡,从而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茅畲逸夫小学有学生400多名人,经统计,父母均不在家的占一半以上,父母一方不在家的占90%以上;幼儿园里,父母均不在家的占30%以上。

有亲戚帮忙照顾的留守儿童情况还好些,有些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迈,留守在家的孩子无人照顾,托班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归宿。孩子吃住都在托班老师家,家长看似可以放心,但其实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曾经,在黄岩一小学就读的一个三年级学生,放学后没有回托班老师家,大家一通好找,最后发现孩子正徒步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后来这个学生坚决不肯去托班老师家,最终父母只好赶回家安慰他。

对于儿童来说,在这个最需要父母关爱的年龄,却被迫与父母长期分离,孩子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孩子们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哭,有的哭一节课,有的要哭好几天。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见不到父母,一旦父母回家小住,他们便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不肯与父母再次分开。黄岩逸夫小学一位班上有很多留守儿童的老师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学生,父母在国外,平时一整年都难得见一次,后来父母抽空回家与孩子小聚了几天,分别时,孩子近乎崩溃,在教室疯跑了好久,场面让人心疼。

学校也在做各种努力。黄岩茅畲逸夫小学校长戴飞洪介绍,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极易使留守儿童误入歧途,甚至成为“问题少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开展了有益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各项活动,并形成了基于“留守儿童核心素养”的留守儿童教育特有体系。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 律师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台州一小学生与父母分”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