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从年均回报率想到的投资细节:你怎么才能赚更多?

从年均回报率想到的投资细节:你怎么才能赚更多?

时间:2018-5-19 10:59:30>跟律师谈谈<

      在分析资本市场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细节。这些细节看似不太重要,但是如果投资者不重视它们,往往会在分析时造成偏差,最终得出与事实相去甚远的结论。

  举例来说,在这之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细节,就是“年均回报率”。在许多分析文章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某某产品过去10年中上涨200%、年均回报率20%。”乍一看,100%除以10年,正好是年均20%。但事实上,这个简单表述的年均回报率20%,意思并不是投资者每年都得到20%。描述投资者在这10年中,每年平均都会得到的回报率,应该是“复合增长率”,也就是英文的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按照年均复合增长率的概念,投资者在10年中应该平均每年得到11.6%的回报,这样总回报才是200%。如果一个投资者每年得到20%的回报,那么1.2的10次方应该是519%,比200%多了一倍半多。

  所以,从投资者的真实回报来说,把一个在10年中总计取得200%回报的产品,描述成年平均回报20%,无疑是不精准的,或者说只是符合了“程序上的准确”,没有照顾阅读者的心理思维习惯。因为如果一个产品每年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真的都是20%的话,那么这个投资者在10年的投资周期中,就会得到519%的回报。

  类似“年均回报率”这样、可能在分析中带来误解的细节,还真有不少。让我们再拿计算股票估值中的市净率(PB)来看,在不少公司的财务报表里,在所有者权益中,会包含一些优先股、永续债之类的权益科目。这些科目虽然都算在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但是,它们的所有权其实并不是普通股股东。

  举例来说,一家公司二级市场市值是100亿元,所有者权益共有50亿元,其中优先股10亿元,那么,按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PB估值就是100/50=2倍。但是,这50亿元的净资产,其中应当扣除优先股的10亿元,得到的市净率计算公式,是PB=100/40=2.5倍。

  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能被忽视的细节,还远不止股东权益中的“其它权益工具”带来的影响这么简单。其它经营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商誉、应收账款等细分科目,如果深入挖掘,都可能让一个看起来还算不错的财务结果,漏出不少马脚。

  再举个例子,在对指数估值的时候,有些投资者会简单用成分股的市值作为权重,计算出指数的估值。但是,许多指数却不是以成分股的市值作为权重的。笔者曾经见到过一个市值占指数总市值大约9%的股票,在指数中只有大概2%的权重。这时候,如果简单的使用指数成分股的市值权重作为权重,计算出指数的估值,就会和真正的指数估值产生偏差。

  在以上的这些例子中,细节带来的影响,还都只是产生一些偏差。而在一些极端性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如果对细节不够重视、不反复从多角度进行核查,甚至会碰到彻底的骗局。

  2014年,南京警方曾经破获了一起耸人听闻的假银行事件。犯罪分子开了一个没有任何资质的“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内部装修的和正规国有银行一模一样,叫号机、大堂经理、LED显示器、保安人员一应俱全,加之以高额贴息揽存,短短一年时间,有近200人上当、涉案金额近2亿元。

  其实,假银行并非没有破绽,它也不可能篡改真银行的网银系统、或者监管机构的备案系统。如果从官方渠道简单核实、或者从网银端登录校对、或者从其它已知网点再核实一遍,很容易发现假银行的马脚。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受骗上当呢?

  由此想到,《孔子家语·在厄》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明了孔子看待事情的细致。有一次弟子颜回和仲由一起烧饭,有别的弟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掏了一点出来自己吃掉,就向孔子打小报告。孔子说等一下,我先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是因为有灰尘掉到锅里,颜回觉得拿来给大家吃吧,不干净,扔掉又可惜,就自己掏一点出来吃(大概一起烧饭的仲由也可以作证)。孔子的细致帮助他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他并没有被表面的简单情报所迷惑。

  所以说,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有机体,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市场时,就需要对各种事情详加考察、仔细分析、认真求证,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正确率。指望听一个简单的故事、看一点简单的文字和数据、做一点简单的逻辑思考,就能在不重视细节的情况下,轻松地做出准确判断,无疑是不太现实的。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从年均回报率想到的投”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