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我们的一生,为什么总是在不断失去朋友?

我们的一生,为什么总是在不断失去朋友?

时间:2018-10-13 11:28:26>跟律师谈谈<

   周末,和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起吃了个饭。再次相见,我们都很兴奋,聊起了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回忆了曾经一起同窗的时光。

    但同时,我们都感到了明显的生疏,时间似乎悄悄带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我们明白,昔日亲密的关系早已被各自不同的生活所消磨。

    我们都越来越忙,忙着工作,忙着恋爱,偶尔有时间也会回家看看,却越来越少地把时间和精力,分给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朋友。

    可是,年纪越大,交朋友也变得更加困难。

    午夜梦回或忙得焦头烂额想找人聊聊时,才发现“把通讯录翻了一遍,没能找到可以说话的人……”

    “认识的人越来越多,能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微信好友越来越多,能交心的,却越来越少。”

    我们都有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

    从11岁开始,我们就会把依恋的对象从父母转换到朋友。等进入大学后,才又把寻求帮助的对象转移成家人、恋人。

    与其他的亲密关系相比,友情能带给人们更多自由和快乐,人们也可能在朋友关系中做出更高程度的自我暴露,比如一些不能和家人分享的挫折和辛苦,或者不愿与伴侣道的小秘密等等。

    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失去朋友。

    一个朋友曾不激烈的、无可奈何地这样描述说 :“什么都没发生。也说不上什么感觉。我们之间的分离就像一条河,慢慢分岔流向了两个方向一样。”

    我们唯有感伤,却知留不住时光。

    当然,我们还会交到新朋友,因为友情的建立的附加条件很少,只需趣味相投,互相欣赏就能成为朋友。

    所以,我们一生拥有的朋友的数量,远远超过伴侣的数量。

    但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社交技能更加娴熟,但交到交心的朋友更难了。平日里呼朋引伴,到真正想找人说说话的时候却没几个。

    为什么成人世界,交个知心的朋友越难了呢?

    因为,友情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随着各阶段情境的变化,影响友谊的外界因素和交友的心理也随之改变,处理关系的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童年时的友情以寻找玩伴为特点。这时的友情很简单。

    到了青春期,友情在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之间产生。此时,我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习如何与人亲密。

    对朋友极为赤诚的人,情谊深刻而激烈,有时还会出现嫉妒、占有欲等表现自我边界模糊,这也是为什么此时我们很容易被身边的朋友所影响,往往因为朋友说一件T恤不好看,就将它扔在衣柜的最底层。

    18~25岁被称为“成年初期”,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朋友也开始有了脱落此时我们可能会离开家乡,到城市求学和工作,遇到爱人、结婚。

    这时,最需要获得的是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青春期那种互相占有类型的友情已经开始褪去。

    由于在这个人生变动的时期,我们会经历升学、毕业、就业、调职、搬家,友情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成长时期有越多的变动,越难维系友情,也更难建立深厚的友情。

    到了成年中期(25~50岁),人们交朋友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退化了。

    他们对自己的需要、理想都有了充分的认识,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通过与朋友的交流认识自己和未来的道路。

    此时,成年男女更少愿意向朋友倾诉自己的想法。而让关系走向友谊的关键,就是自我暴露。

    没有足够的自我暴露,关系只能维持在熟人的层面,停滞不前。

    此外,友情是双向的。虽然当我们称一个人为自己的朋友时,往往默认这段关系是相互的。

    但研究证明,有一半的人都只是误以为自己和别人是朋友。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一些人看起来似乎“朋友遍天下“,却依然十分孤独,在关键时刻总是找不到人陪伴。

    成年人的友谊是复杂的,友谊的建立除了出于情感、志同道合的因素外,还会受到资源置换等利益因素的影响。

    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教授亚历山大·内哈马斯(Alexander Nehamas)形容说,成年人的友谊更像是艺术品。

    它是复杂的、多面的、持续处于灰色地带的;

    它既不是完全道德性的(moral),也不是不道德的(immoral),而是非道德的(amoral)

    他们在择友时考虑更多的是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界限、社会经济因素、对方受教育的情况等实际因素,并且,试图寻找那些与自己在人格、兴趣和生活目标上真正相似的人。

    成人的世界是孤独的,成长的过程,必然是走向孤独的过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一直想要追寻友情的心情。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情感的需要,谁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一路孤军奋战,而不感到疲惫呢?

    谁不希望在我们最需要挚友的时候,能有个随时随地和你聊天的人。

    其实好友在精,不在多。

    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而真正的友谊,是不喧嚣的。

 

 

欢迎法律咨询  杭州律师咨询  法律咨询网  公司法  云法律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我们的一生,为什么总”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