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高校第一次“解密”麦家: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高校第一次“解密”麦家: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

时间:2018-11-4 11:01:02>跟律师谈谈<

    刚刚在法兰克福书展度过“麦家之夜”的著名作家麦家,11月3日在苏州大学,迎来了对自己作品的研讨会。据介绍,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为麦家召开学术研讨会。麦家在会上透露,即将推出的新作,将是对自己过往文学义无反顾的告别。

    自登上文坛以来,麦家凭借《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在国内外赢得了众多好评和忠实读者。与他获得的巨大声誉相比,学术界的研究和探讨相对较少,11月3日在苏州大学召开的“麦家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失。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二十多位学者,共同就麦家作品展开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苏州大学教授王尧主持。主持第一场发言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表示,麦家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名片和窗口,但是在大学里开他作品的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

    吴义勤从故事、人物、人性、叙事等层面,分析了麦家小说的力量来源。在他看来,麦家已经用他的作品,证明了他的价值,并且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他的小说特别有力量,有阳刚性。他的这种力量是文学本体的力量。

    吴义勤认为,如果只把麦家小说看成谍战小说,可能会遮蔽他作品的丰富性,实际上他给我们提供了纯文学探索的另一种可能性。在雅俗界限上,也提供了雅俗合流、消除鸿沟的可能性。麦家就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他创造了文学的神话。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汪卫东教授表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麦家以特立独行、坚韧不拔的创作,确立了在新世纪文坛上的独特地位,同时也松动了之前已经僵化的文学格局。比如雅俗文学的边界,在他的作品中被消弭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谍战类型小说等等,之前看似没有潜力的题材,被他重新激活,展现了全新的面貌。同时,他对小说叙述技艺的追求,又继承、凝聚了宝贵的文学传统,讲好了中国故事。他的创作是现象级的创作,值得学界去深入研讨。

吉林省作协主席张未民表示,今天这个会议,强调了“学术”二字,似乎一个中国文学的麦家时代正在到来。今天是麦家的学术日。

他认为,麦家小说的国际影响力,恰恰在于他的中国性。麦家提供的是“解密”的中国,他笔下的一系列人物,都有战略性的象征意义。他的小说向世界提供了现代中国,崛起的中国精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似乎都是“地下”、不为人知的。正是麦家的小说,“解密”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秘密。

中国当代文学里,最泛滥的就是呈现自我的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小人物,而麦家笔下的受难天才,正是属于中国的战略性人才。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表示,麦家是小说艺术题材的孵化器,是荧屏银幕文化产业的发动机。他发明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小说、电视剧等文学艺术的“谍战”时代。为什么《暗算》出来以后,谍战片会不绝如缕?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孵化器,它是发动机,仅凭这一点,麦家功莫大焉。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认为,麦家的作品,能够提供给我们知识和审美两个维度的思考。麦家作品的知识维度,是当下小说里不太常见的,或者可以说有点高冷的。在审美维度上,他的叙事、文本结构,还包括人物等等,都体现出作者对真实、对真相的钻研。而且,他的文本非常有世界性。为什么容易获得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就是因为他的语言本身承载的信息,作品所给予的东西,具有不分文化的共通性。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认为,麦家“发明了一个时代”。虽然他的作品卖得很好,在世界都有很大反响,他关心的依然还是文学和艺术。他的写作很执着,也很痛苦,像一条蛇在慢慢蜕皮,真相一点点浮现出来。他的作品笨拙、专业、细致,能够看出一个作家的专业精神。虽然有一个好像类型的、俗小说的外壳,其实他更重视故事的结构、讲法、多文体的杂糅,具有非常高的智力难度。同时他写的又都是脆弱的天才,是有肉体、有性欲、有庸俗想法的人,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构成了一个人的价值。

再有就是在叙事、人物背后,他开创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他写苦难中的辉煌,欲望中的道德,穿过各种苦难、各种火,人物的脸上还是发光的。他骨子里有一种原谅,有那种宽恕、宽广的东西。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张学昕表示,麦家确实是天才的作家。当代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最成功的就是麦家。但是对他的研究文章极少,和他的创作不成比例。“我们从一开始对麦家就是误读的。”影视剧的热播,影响了我们对麦家的接受——“这就是个写谍战剧的。”从这个层面看,麦家是被低估的。抛开谍战这个字眼,麦家在叙事上有很多新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我们的阅读。纯文学的理念需要调整了。

《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认为,麦家的作品具有世界文学的品相。他是这个类型文学的代表人物,无可超越。她还提到麦家其实在现实题材上也有像《两个富阳姑娘》这样的优秀作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的岳雯认为,麦家小说的根本性质,是密闭空间型的小说,应该被称为密室小说。如果仅仅在纯文学内部讨论他的作品,会丧失一种可能性。

比如现在流行的杀人、密室游戏,人们的思维结构,正好和作家呼应,两者互相激荡,这可能是对我们最大的影响。他的作品,真正把逻辑作为骨架,读者也变成了合谋者,一步步去验证作者的逻辑。同时,他的作品还提供了极致的诱惑,是观察人性的实验室。再有就是他作品里的人和空间构成了一种对抗关系,这也构成了一种隐喻。

复旦大学副教授金理,以从机场书店的畅销文学作品以及大妈们都讨论麦家的现象为例,谈到麦家的作品,可以说是“近乎平均值的文学理解,能够真正进入日常生活的文学。”他喜欢把人物放到绝境中,从绝境中突围本身,反过来也考验作家本人的能力。同时,麦家作品中还有一种悲悯感,有一种伦理上的醒悟。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梁海表示,麦家的“新智力小说”,其实是通过很多的纯文学叙事完成的。他之所以能引起西方的关注,是因为他确实是在讲述中国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的命运观念,尽人事,知天命。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表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谍战小说,主要依赖的是人民战争,那个时代不追求技术。与之不同的是,麦家有纯文学、先锋文学的背景,他处理天才的个人,不再依赖人民战争,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革命信仰。他的小说有政治性,但是并不展开。麦家的小说,一方面是绝对的技术性,一方面是高度的政治性。密码斗争背后是绝对的政治斗争,这恰恰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在全球化背景下,麦家小说必然是中国文学最受世界接受的。

《文艺报》的行超以《虚构的特权》为题目,重点阐述了虚构对于小说写作的重要性。而麦家小说,就是绝妙的例证。

《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讲到麦家和博尔赫斯、茨威格等作家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在《解密》的时代,麦家以一人之力打开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麦家的创作也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思维有盲点,知识应该突破共同体。

他还认为,职业和家乡,塑造了麦家性格、人格的记忆,这是麦家的精神故乡。

中山大学教授郭冰茹以三个关键词来谈麦家作品——革命、英雄和传奇。她认为,麦家舍弃了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用细腻的方式创造传奇,革新了我们对于传奇的认识和写作方式。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徐刚认为,密码的制作和破译,是麦家小说非常核心的观念。“解密”是非常关键的概念。它既是故事情节,又是小说标题,又是人物行动,同时还有隐喻层面的意义。“解密”有三个层面:第一是作为小说物质外壳的解密故事。第二是叙述层面、形式层面的解密游戏。第三是小说精神层面的隐喻。

江苏省作协的韩松刚谈了麦家小说的“奇”与“正”。中国小说有“奇”的传统,比如唐传奇、明清小说等等。可以说,“奇”是小说生命力的源头。奇,是要用脑;正,则是要用心。作者在其中真正要表达和承载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苏州大学教授房伟表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麦家的小说?首先,他的小说对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反思作用。再有,对打通雅俗文学界限和俗文学的创作,有双向提升的作用。

《当代文坛》主编杨青表示,她在麦家小说里,读到那种自我成长和孤独感,可以认为是他理想化自我的投射。

《扬子江评论》的方岩说,麦家的三部曲,包括刘慈欣的三部曲,他们对当代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他们让严肃文学变成了一种类型文学。他们的创作,让我们认识到严肃文学的边界和症候在哪里。

西南交大副教授余夏云主要通过对《风声》的分析,阐释了麦家小说中重复和回旋的美学。

苏州大学的李一认为,不应该简单从类型文学来理解麦家。他作品里那种孤独,是一种很高级的孤独,人的孤独。

同样是来自苏州大学的臧晴认为,读麦家的小说,核心不在于讲故事,而是如何来讲故事。麦家对叙事的掌控能力,是积累在对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理解上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叙事,核心就是真实,如何叙述真实,如何追问真实。麦家的很多小说,写得并不很快,尤其喜欢苦心营造,如何让故事逻辑尽可能无懈可击。他是一个外俗内雅的作家。

最后发言的苏州大学秦烨,主要讲了麦家小说中的符码叙事。她从世界文学谱系的角度来分析麦家作品,认为他的小说之所以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期待,一方面是因为博尔赫斯式的精心设计的迷宫,一方面又有类似艾柯《玫瑰的名字》的双重译码。

麦家成功运用世界文学的主题——密码,又把传统和中国文学融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绝佳案例。

麦家:文学拯救了我,新书将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告别

在听完全天的研讨之后,麦家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他表示,“这些年,有人认为我又有钱又有名,还当了省作协主席。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我寻求得来的,都是天给我的。我其实一直都在寻找一个东西,那就是我的读者。老婆孩子都没有我的读者重要。我确实从小被伤害,内心脆弱,很难自愈。11岁的时候我曾经自杀过。我站在一个抽水电站的坝上,去摸电闸。但是摸电闸的时候腿一弯,掉下来了。我的童年不是一般的辛酸。后来我和文学邂逅,文学拯救了我。我遇到《麦田守望者》。以前看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有人物有结构的,《麦田守望者》就是一种情绪,和我非常吻合,让我踏上了创作之路。从那之后,我的生命就得到了一种延伸。我喜欢文学,因为它拯救了我。不管写得好不好,以后还是会继续写。下个月我可能就会出版新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告别,也是另类的重新出发。在这种情况下,(今天的研讨会),可以说是我和过去文学告别的仪式。”

    闭幕式由苏州大学教授季进主持。沈阳师大教授孟繁华和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分别做了学术总结。

 

 

欢迎离婚咨询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离婚律师  工伤认定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高校第一次“解密”麦”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