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刀笔镌刻青春诗行

刀笔镌刻青春诗行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5-5-5 11:32:21>跟律师谈谈<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至今已走过90多个年头。没有哪一种艺术像它这样,与一名学者联系如此紧密。没有哪一种绘画像它这样,鲜明体现着青年人的精神。

  新兴木刻运动由鲁迅先生在上海倡导发起。1931年8月17日,在距内山书店不远的一间教室内,中国首个现代木刻技法学习班——木刻讲习会正式开课。鲁迅特意身着洁白的长衫出席,并为他邀请的临时老师内山嘉吉当了6天同声传译。13名进步美术青年围坐在一起,在鲁迅指引下开启中国现代版画的光辉历程。

  鲁迅为何对版画如此上心?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大众的艺术、革命的艺术,且版画可一版多印,易于传播。革命斗争之时,版画“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更重要的是,鲁迅将对青年的寄望投射在版画艺术中。他认为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辟成、栽种和开掘艺术新的创造力、表现力、生命力者,必是生力,必要版画,必为青年。

  因为青年,版画的大众立场愈发鲜明。自新兴木刻运动发展之初,青年们的创作便不拘于传统,不限定路径,而是追求关怀大众、教育大众和鼓舞大众。青年们自觉脱离“小我”,以澄澈而敏锐的目光审视社会现实,并将其观察表现在画作中,无声处响起的惊雷唤醒着越来越多的人。赖少其的《债与病》、黄新波的《平凡的故事》等,不仅独具艺术感染力,更通过反映现实问题推动社会启蒙,引发广泛共鸣。当尖锐的刀锋镌刻凝重的思想,当生活的现实与理想的追求皆成画意,新兴木刻成为一座艺术富矿,至今都探求不尽。

  因为青年,版画承载的精神永远年轻。抗战时期,大批青年创作者手握刻刀走在时代前列,顽强不屈的抗战军民与残暴凶恶的敌寇都成为他们表现的对象。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胡一川的《到前线去》、刘岘的《血债》等作品,已然成为凝聚伟大抗战精神的视觉史诗。新中国成立后,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青年版画创作者中接力传承。他们自觉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以刀笔刻画火热建设场景,表现壮丽山河与美好生活。四川黑白版画、北大荒套色版画、江苏水印版画等富有地域特色的版画流派在这一时期纷纷崛起,而其主力大多为年轻人。

  当下,青年依然是版画创作队伍的重要主体。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以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青年版画创作。已连续举办8届的“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等大展,则不断发掘版画新人,呈现当代木刻青年的创新探索与审美追求。

  在继承新兴木刻运动精神的基础上,当代青年版画创作未止步于表现的手段,而更注重创作的目的;未止步于形式的翻新,而更强调审美的丰饶;未止步于个性的独特,而更探索共性的内涵。青年创作的活跃,使版画从印刷中来,却反印刷而去;从技术中来,却向艺术而去;从“再现”中来,却向“表现”而去;从“形”而来,却向“神”而去。正因青年创作者们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创变,版画才得以始终年轻。

  今天,青年创作者们以刀笔镌刻新的青春诗行,使版画艺术充满蓬勃朝气。同时也应注意,对于青年,除了鼓励与肯定,也要给予其更多思考甚至试错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其创作向着更具“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方向发展。如此,方能造之必遂,遂之必成,成之必久。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5日 08 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咨询  杭州律师咨询  法律咨询网  公司法 云法律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刀笔镌刻青春诗行”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