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5-8-9 10:02:03>跟律师谈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2025年立秋始于8月7日。

  “立”指开始,“秋”指庄稼成熟。《说文解字》中解释:“秋,禾谷熟也”。

  立秋节气的到来,预示着酷暑炎夏即将过去、秋高气爽即将来临,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开启。

  暑郁未退,新凉渐近。立秋,意味着秋天来临。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仪器精确测量气温变化,精准捕捉秋天行踪。然而在古代,人们怎样感知秋天的脚步——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一叶知秋”,这是古人对立秋时节敏感而又富有诗意的描述。“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与“一叶知秋”语义相近,可以追溯到《淮南子·说山训》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之句。之后,唐人诗中有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明代,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中总结说,“立秋之日,如某时立秋,至期(梧桐)一叶先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古人认为梧桐有信,“梧桐报秋”也有具象的仪式。宋末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虽然让梧桐树的第一片落叶恰好在立秋落下这一情景,更像是一次苦心的设计,但从整套仪式中,还是可以看出古人对梧桐代言秋天的认可。诗词歌赋里,梧桐也成为歌咏秋色的重要意象。比如,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梧桐》一诗中写道:“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南宋诗人陆游则感慨:“梧桐独知秋,一叶堕井阑。”

  在古人看来,作为“四时八节”之一的立秋,是一年中重要的时点,从先秦时代就很受重视。作为“报秋信使”的这一片叶子,当然也不能等闲视之。但秋冬季节,除了针叶的松柏等,落叶的树木不少,为何梧桐一“叶”备受青睐?

  从生物特性来看,落叶乔木梧桐,叶片宽大,对气候变化敏感。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其叶片基部的离层细胞结构逐渐解体,叶柄承重力减弱,轻微外力即可使叶片脱落。较之其他树种,梧桐落叶更早更明显,因而,成为秋季将至的物候标志不仅顺理成章,更体现出古人见微知著的敏锐。

  从文化层面上看,梧桐作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构建了内涵丰富的意象网络,融汇共识与情感。观其形,“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符合古人的审美认知;品其性,古人奉其为“灵树”,认为它是吉祥、高洁、昌盛的象征。无论是《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吟咏,还是庄子笔下凤凰“非梧桐不止”的传说,都赋予它祥瑞的光环。自然属性与文化意蕴两相呼应,由梧桐承载秋讯秋思也就顺理成章。

  需要说明的是,报秋的梧桐,是锦葵科梧桐属的中国梧桐,又叫青桐,并非19世纪中后期引入我国的悬铃木“法国梧桐”。

  从观察草木虫鸟的细微变化,到理解万物互联的生态哲学,虽然现代科技可以揭示节气更迭的基本原理,但“梧桐一叶落”中所蕴含的认知与审美依然在季节流转中延续。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09日 07 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离婚律师咨询  在线律师  咨询律师  律师在线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