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双轨人生”的配送员
【故事】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省体育中心门口,一辆小轿车撞上护栏,侧翻在地。正忙着配送的曾兵冲进事故现场,抬车救人、给车灭火、协助交警畅通道路,事后悄然离开。为像他一样在福州打拼的外地人提供帮助,联系志愿律师为老乡申请工伤认定,在台风中救起被电动车撞倒的行人……“帮人和配送订单一样,分秒必争。”骑手曾兵用行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
【点评】
午后的街头,外卖骑手飞驰的身影串联起千家万户的烟火气。“赶时间”是骑手工作的常态,在繁忙工作之余投身公益,对大多数从业者来说并非易事。正因如此,曾兵的选择更显得难能可贵。
一边是配送时间要求,一边是有人亟待援手,曾兵一次次选择了后者——停下脚步,奔向需要帮助的人。解他人之困就是他心中的优先级。“上午跑配送、下午做公益”,一年多来,他发起的公益组织已服务来福州务工者超过1000人次。他说,做配送获取报酬,是顾好“小家”;做公益发挥所长,能照顾“大家”。这何尝不是家国情怀的一个微观写照。车轮丈量生计,脚步播撒善意,一个人的微光,亦可温暖一群人。
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显示,我国以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在全国职工中占比超两成。像曾兵一样的身影,在新就业群体中绝非孤例,他们正悄然成为城市肌体中充满活力的新“细胞”。
有人化身乐于助人的“小红帽”,为来往游客指引方向;有人当起城市环境的“啄木鸟”,发现卫生死角、设施破损及时上报;有人成为食品安全的“流动监督员”,守护着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也是社会治理的“潜力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部署。依托社会工作机制,合理引导、有效激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能让他们拥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也有助于为城市建设汇聚更多力量。
“我也愿做公益,但具体怎么参与,不懂‘门道’。”接受采访的快递小哥,道出许多热心人的心声。如何将“想参与”转化为“能参与”“易参与”?关键在于搭建便捷的桥梁,打通参与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畅通路径。广东珠海,外卖骑手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摊贩占道经营,动动手指,通过小程序即可反映;河南三门峡,社区为快递员发放《观察员友好地图》和《实操指南》,发现交通、火灾隐患,按流程就能轻松上报;安徽马鞍山,社区“居民议事厅”向新就业群体敞开大门,有建议当面提,骑手老刘“增设电动车充电桩”的建议被采纳,成就感满满……降低参与门槛,简化参与程序,丰富物质奖励、精神嘉奖等正反馈机制,众智众力才会不断集聚。
当然,鼓励大家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曾兵”,而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其特点的便捷参与渠道。当主人翁意识被悉心托举,当更多善意在温暖中传递,我们的家园将变得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0日 05 版)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咨询 杭州律师咨询 法律咨询网 公司法 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