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案例>一个多月涨价33%,今年“蛋周期”波动有何蹊跷?

一个多月涨价33%,今年“蛋周期”波动有何蹊跷?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20-8-13 16:26:44>跟律师谈谈<

   从7月开始,除猪肉外,鸡蛋价格也出现飞涨,这两种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材对CPI上涨造成的拉动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食物节约话题,已引发普遍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7月份上涨4.0%;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月1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鸡蛋平均价格为每公斤8.33元,相对于7月7日每公斤6.26元的平均价格,一个多月鸡蛋价格上涨了约33%。

   生猪行业存在明显的价格波动循环,因此被称为“猪周期”。与之类似,鸡蛋行业内也存在“蛋周期”,价格受市场供需影响。但因国内鲜鸡蛋冷储设施等调控手段的不足,禽蛋市场的熨平机制并不十分成熟,鸡蛋价格的波动经常会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鸡蛋市场情况也稍显特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在日前发布的相关市场动态中就提到:往年同期蛋价也会上涨,但是涨幅没这么大。而从往年价格走势看,后期蛋价可能还有上涨空间。

   价格波动有何蹊跷?

   经历近半年的低迷后,从今年7月开始,全国多地鸡蛋价格迎来上涨。

   以作为鸡蛋主产区及调出大省的河南省为例,该省郑州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7月30日,郑州市零售市场鸡蛋最高报价5元/500克,市场均价4.73元/500克,较上周上涨21.9%,较月初上涨44.2%。鸡蛋出场价4.4元/500克,较上周上涨29.4%,较月初上涨69.9%。

   有部分人士认为,本轮蛋价上涨是由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一是季节性影响,南方很多地区因进入汛期等原因,使得鸡蛋的生产和运输都受到影响。以安徽为例,洪水使得蛋鸡的产量进一步减少;另外,随着2020年进入下半年,消费者对猪肉和鸡蛋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北方人有囤货过冬的习惯。

   但亦有相关研究人士对《财经》记者指出:所谓囤货过冬等说法,无法解释鸡蛋价格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上涨。下半年鸡蛋价格上涨,应从供给端整体进行分析。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鸡蛋价格上涨之前,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状态,这与因非洲猪瘟等因素导致的鸡蛋供过于求有关:

   2019年时,在中国国内猪肉生产因猪瘟等因素导致出现较大缺口下,禽类等生产及时扩大,有效增加了市场肉类供应。禽肉产量为2239万吨,比上年增加245万吨,增长12.3%。与此同时,进口禽类产品的增速也较快。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冻鸡78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增长55.2%。

   猪肉价格上涨,也使得鸡蛋成为蛋白质的补充型消费品。鸡蛋是中国最主要的禽蛋品种,约占中国禽蛋总产量的85%。据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期货相关资料:2019年时,中国鸡蛋总产量约为2812.65万吨。产地则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四川、湖北、安徽等10个省区。2018年时,这10个省区禽蛋总产量为2418万吨,全国占比77.29%。从贸易角度来看,主要是从产量较大的华北、东北等地区流向东南、华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其他绝大部分省市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鸡蛋价格不断上扬,刺激了养殖户的增产积极性。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的蛋鸡进入补栏、扩栏高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产蛋鸡的存栏量为13.5亿只左右,相距2018年同期,短短20多个月增加了近2亿只。

   供给过剩,使得鸡蛋价格从今年第1季度起呈现接连下跌态势,不少地区的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上半年鸡蛋价格的持续低迷也让经营压力骤增,使得养殖企业一方面把下蛋的母鸡当作肉鸡卖掉,另一方面补栏的积极性也不高,产能不足导致短期鸡蛋供应偏紧。淘汰蛋鸡集中出栏后,因7月各地气温升高,现存的蛋鸡产蛋率也明显下滑。

   整体而言,正如郑州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分析所指出的那样,今年鸡蛋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原因:一是鸡蛋价格自去年9月至今年5月,已连续下降8个月。二是鸡蛋价格持续下降,加速了蛋鸡的淘汰,目前的蛋鸡存栏量不高。三是饲料价格上涨,目前的玉米价格为1.2元/500克,同比上涨26.3%;麸皮价格0.95元/500克,同比上涨63.8%。四是夏季是蛋鸡的歇伏期,产蛋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2020年的鸡蛋需求也有一些新的变量:按照消费结构划分,中国禽蛋消费(以鸡蛋为主)分为家庭消费(居民食用)、工业消费(保洁蛋、深加工)、户外消费(餐馆和企业食堂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相关数据,家庭消费、工业消费、户外消费分别为1570万吨、505万吨、728万吨,占别分别为56%、18%和26%。

   食品加工尤其是深加工占比相对较低,仅在春节和中秋节对鸡蛋的短期供需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全年鸡蛋消费量比较稳定。今年情况特殊,如猪肉一样,前期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餐饮消费出现下滑,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受到控制,餐饮消费出现相对快速的上涨。各个环节的采购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市场流通加快。

   除此之外,每年下半年,除了学校开学,不少加工企业都会为中秋节、国庆节储备相关货源,也往往使得每年7月和8月间会出现鸡蛋价格的季节性上涨。

   但往年相比,今年这些因素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在日前发布的相关市场动态中就提到:往年同期蛋价也会上涨,但是涨幅没这么大。食品加工企业等大宗采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蛋价的涨幅。

   长期如何调控?

   与生猪生产需要以年为单位进行调控不同,蛋鸡的生长周期较短,鸡蛋周期整体并不存在长期维持高价的基础。但从未来供应角度来看:今年8月的鸡蛋供应情况可能会跟往年不同。

   据鸡蛋期货行业人士分析,8月现货或逐渐增加,这主要与3、4月蛋鸡补栏偏多有关。一是因为去年4季度部分养殖户并没有拿到鸡苗,2月因疫情无法补栏,导致3月补栏增加,二是3、4月处于春季,也处于传统的季节性补栏旺季。

   一般而言,补栏蛋鸡苗在20周左右开产鸡蛋,在200天之后逐渐进入产蛋高峰期,在五百多天后淘汰。当前蛋鸡苗补栏量会影响未来140天—500天的鸡蛋供给量,从而对“蛋周期”产生影响。蛋价大幅上涨后,养殖户淘汰鸡的积极性开始下降,有助于产能的增加,上涨的空间会受到压制,需求旺季过去之后,鸡蛋价格会缓慢步入下行通道。

   一方面,今年居民已经习惯了低蛋价、近期的高价鸡蛋可能会使其减少消费。另一方面,一涨一跌的价格波动,实际上也在对养殖户和企业造成影响。而如何熨平“鸡蛋周期”,其实也是近年来从国家相关部门到一系列企业所试图解决的农产品供应核心问题之一。

   从数据来看,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全国集贸市场鸡蛋月均价为每公斤8.25元,环比涨1.5%,同比跌20.5%。10个鸡蛋主产省份月均批发价为每公斤6.10元,环比涨1.3%,同比跌32.3%。当前蛋价与近3年同期相比,仍处于偏低水平。

   数字背后,养殖户们则期待这种价格回归上涨的状态。因为饲料价格上涨,今年前期时蛋价一度跌至每斤3元以下,让很多养殖户都承担着巨大的亏损压力。因为,从成本角度来看,鸡蛋的成本包括蛋鸡的饲料成本、雏鸡费及其他费用,其中前两者占总成本的75%—90%。饲料成本占总支出的60%—70%,是决定鸡蛋价格的主要因素。

   为熨平供需之间对于鸡蛋价格的不同期待,尽量维持利益均衡,近年来,中国的肉禽蛋产业集中度逐渐提升,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除此之外,一系列的相关机构除了加速推动鸡蛋期货发展,也开始推出一种名为“鸡蛋价格保险”的“保险+期货”类产品。

   所谓“保险+期货”,实际上是价格保险、场外期权、场内期货的结合。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保险公司、农业经营主体、期货公司等。其运作方式为: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以商品期货交易所公布的价格为基础,设计出针对农产品价格的保险产品和场外期权产品;农业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买入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买入看跌期权,为其保险业务再保险,期货公司则通过期货市场再将波动风险对冲掉。

   在此之前,鸡蛋期货的推出被认为是可以对冲风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囿于中国的养殖户及部分养殖企业的资金水平、金融专业能力均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操作期货的要求。相关产品在部分地区的“保险+期货”产品试点,则被认为可以降低操作门槛。因保险易于被经营者接受,而期货则具备风险对冲机制。双方合作后,养殖企业只要买一份保险,就可达到利用期货市场的效果。

   不仅如此,因相关模式可与扶贫及普惠金融等进行打包实践,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及地方政府在内的各种鸡蛋“保险+期货”已在河南、陕西、重庆等多省市内展开实践。

   以某个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备案项目为例:其为当地6000吨鸡蛋提供价格险保障。试点参保养殖户共37户,保费合计129万元,由地方财政和期货公司共同补贴90.6万元,占比70%,养殖户自筹38.4万元,占比30%。为提高赔付效果,试点采取逐月赔付的形式,规避不同月份的下跌风险,希望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养殖户利益。该项目最终实现赔付83.6万元。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咨询  法律咨询电话  婚姻律师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一个多月涨价33%,”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