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河南郑州:打造多元共治“中枢站”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河南郑州:打造多元共治“中枢站”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时间:2025-8-16 18:08:20>跟律师谈谈<

“没想到在综治中心花1小时就解决了拖了半年的物业纠纷,不用跑法院排队立案,太方便了!”近日,在河南省新郑市综治中心物业纠纷调解室,市民张某拿着刚刚出具的司法确认书后,难掩激动之情。这起物业公司起诉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纠纷,在专职调解员和法官的共同调解下,双方当场达成和解协议。

这个暖心场景,正是郑州市两级法院深度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共治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郑州市两级法院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通过制度规范、专业赋能、精准联调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 “急难愁盼” 问题。2025年1-6月,郑州法院引导分流纠纷11795件,通过综治中心相关机制化解纠纷3414件,司法确认807件,诉讼增量得到有效遏制,多元共治的 “中枢站”作用日益凸显。

流程优化破壁垒,司法服务更便民

“过去群众遇到纠纷都往法院跑,现在我们通过精准引导,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在诉前,既减轻群众的诉累,又节约了司法成本。”郑州中院立案庭庭长李文兵的话,道出了郑州法院推动纠纷前端化解的工作思路。

消费者王女士因孩子课程调整要求机构退款遭拒,双方争执不下诉至法院。分流员了解案情后,建议其尝试调解。在综治中心,调解员组织双方厘清合同条款,法官同步提供法律指导,仅用3小时便促成和解,2万元退款当场履行完毕。“不用打官司就能解决问题,调解过程专业又高效。”王女士满意地说。

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郑州法院推行“调解前置告知书”制度,在案件受理时同步发放包含综治中心职能、调解流程、成功案例的宣传材料,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同时,对成功分流的案件实行台账管理,专人负责,构建起矛盾纠纷登记、受理、转交、办理等“闭环式”工作规范,确保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以前调解成功后,还得跑法院办司法确认,现在在综治中心就能一站式搞定,太方便了!” 这是不少群众在综治中心解决纠纷后的真切感受。为破解当事人 “两头跑” 的痛点,郑州法院将审判流程系统内网顺畅接入综治中心系统,有效解决了因电子签章无法配置带来的不便;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实行“调解协议 + 司法确认” 一站式服务,当场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让群众在综治中心就能完成从调解到司法确认的全流程服务;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则构建 “绿色通道”,实行“立案优先级”,优先立案、优先分案,确保案件流转依规有序、顺畅运行。

截至2025年6月,全市法院已设立司法确认点187个,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确认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专业赋能强基础,提升综治解纷力

综治中心解纷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矛盾化解的效果。郑州法院通过精选骨干入驻、加强业务培训、注重案例引领等方式,持续为综治中心 “输血赋能”。

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综治中心调解室,退休法官耿传忠正在调解一起邻里漏水纠纷。他一边绘制房屋结构图分析渗漏原因,一边引用《民法典》相关条款厘清责任。两个小时后,楼上住户同意赔偿维修费用,双方握手言和。“有老法官坐镇,我们调解更有底气。”专职调解员小刘说。

为充实综治中心调解力量,郑州法院精选131名政治素质高、调解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入驻综治中心,其中包括11名经验丰富的退休“银发法官”。同时,法院每季度开展“调解大讲堂”,编制12类纠纷调解指引。同时,推行“法官结对指导” 机制,每个综治中心至少配备 1 名联系法官,每周固定 1 天驻点提供法律咨询,对复杂案件的调解方案进行事前把关。

通过专业化提升,全市综治中心调解案件的协议规范率从去年的78% 提高至 92%,因程序不规范导致的反悔率下降67%,形成了“法院指导、调解员主调、群众认可”的良性互动格局。

针对家事、物业、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纠纷,郑州法院依托 “总对总” 在线诉调对接平台,完善“法院+N”工作机制,协同各职能部门设立专业调解工作室,将更多行业性、专业性力量吸纳进解纷队伍,实现 “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办”。

市民马先生因车辆交通事故纠纷在郑州市二七区综中心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根据相关流程,交警部门现场定责后,调解员即时介入调解,保险公司同步核算理赔金额,实现 “责任认定 + 调解 + 理赔” 一站式处理,很快这起交通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据统计,今年以来,利用专业调解已化解各类纠纷896件,平均处理时间从过去的45天缩短至7天。“专业调解让我们当事人既感受到公平正义,又节约诉讼成本。”市民马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司法建议促治理,源头防范减纠纷

“这份司法建议直击保健品销售监管痛点,为我们提供了精准治理方向。”近日,郑州市中原区市场监管局在回复法院的司法建议时表示。此前该院审理系列老年人被诈骗案时发现,不法分子常以“健康讲座”为名兜售高价保健品,遂建议建立销售备案、场所巡查等机制。相关部门据此开展专项整治,辖区同类案件同比下降40%。

郑州法院不仅注重事后化解纠纷,更着力推动从源头上减少纠纷。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建立“类案研判专班”,每月梳理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高发纠纷,形成包含矛盾诱因、行业漏洞、治理建议的分析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规范治理建议并跟踪问效,以司法智慧助力社会治理升级。2025年1-6月,全市法院制发司法建议23份,19份已落实整改。

为确保建议落地见效,法院建立“制发-反馈-整改-回访”全链条跟踪机制。实行 “司法建议白皮书”制度,每季度向党委政法委报送建议落实情况,对超30日未反馈的单位启动约谈程序。针对某小区业主委员会换届乱象,郑州管城回族区法院发出司法建议后,民政部门出台《业委会选举工作规程》,相关投诉量下降87%。2025年1-6月,全市法院制发司法建议23份,其中19份已得到落实整改,相关领域矛盾预防能力显著提升。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离婚律师咨询  在线律师  咨询律师  律师在线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河南郑州:打造多元共”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