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西安大学生超前消费催生“校园贷”无序生长

西安大学生超前消费催生“校园贷”无序生长

时间:2016-12-19 14:59:24>跟律师谈谈<

“借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已成为不少大学生流行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也为“校园贷”的兴起提供了温床,多家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P2P平台、小贷公司乃至分期网站先后涌入校园贷市场。

今年下半年以来,“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河南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江西大学生欠钱遭拘禁”“女大学生深陷‘裸贷’”等事件的接连曝光,将正在野蛮生长的“校园贷”推至了风口浪尖。西安高校云集,有百万大学生之众,西安办理“校园贷”的群体是哪些?“校园贷”入侵校园对大学生造成了什么影响?记者深入大学校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数据

办理“校园贷”

73%的学生向家长隐瞒

记者针对“校园贷”问题通过微信、QQ进行了一项近400人参与的问卷调查,受访者来自西安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有11.69%的大学生使用过“校园贷”,其中大多数学生是瞒着家长贷的款。

调查显示,在办理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大一学生的比例仅为2.63%,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占比分别为31.58%,36.84%,28.95%。大学生们使用校园信贷的用途排名前三名的是:购买电子产品,提取现金和购买日用百货。

贷款后,大学生是否能按时偿还?调查数据显示,84%的大学生每次都能按时还款,70%的学生平均每次的贷款额度不超过2000元。当还款逾期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兼职和向其他平台借款两种途径还款。58%的学生认为“校园贷”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

南郊某高校辅导员告诉记者,随着校园网贷和分期贷款平台的普及,许多学生选择瞒着父母用贷款买高档手机和电脑。在他们看来,如果直接跟父母要,一是张不开嘴,二是父母未必同意,还不如自己偷偷买了,然后从每个月生活费中抠出一点还上,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会被家长责备。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老师的这一判断,办理“校园贷”的学生中,有73.68%是瞒着家长的。

记者了解

门槛低程序少放款快

是学生选择“校园贷”的主因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各大银行纷纷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然而,近年来众多消费金融公司和贷款公司纷纷涌入校园。

大学生办理贷款是否真的很容易?记者在网上随机找了一家大学生贷款公司,以大学生身份致电该公司提出借款1万元的申请。“1万元1个月的利率是100元,一年就是1200元。”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是统招全日制大学本科在校生,1万元以内都可以放款,并不对款项用途做要求。“只要携带身份证、学生证和银行卡就可以了,最快当天放款。”该公司工作人员看记者对贷款有兴趣,立即提出在韦曲南站地铁站出口见面办理,可以当天放款。

记者梳理发现,花样繁多的校园网贷途径大致有五类:线下消费金融公司、地方小贷公司、P2P贷款平台、学生分期购物网站以及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线下消费公司、贷款公司办理业务需要和申请人见面,审核资料,然后才能放款。而一些线上“校园贷”平台为了方便推广,扩大用户数量,对申请贷款的大学生的审核流程更简单。不少平台打起了校园贷款、校园分期的旗号,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有的甚至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办理。

门槛低、程序少、放款快,是西安大学生选择“校园贷”的主要原因。记者调查了解到,在校园网贷平台上注册用户,一般只需要学信网数据、学生证、身份证以及联系人信息。一般申请初步通过后,等1~2天就会进行电话审核,一般到了第3天平台就会放款。有的平台特别快,走完所有流程只要2个小时左右,一天后就能放款。这种快速、便捷、低门槛的贷款方式某种程度上也纵容了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对物质消费的追求,助长了学生之间在物质上的攀比风气。

应对措施

西安高校开展各种活动

积极抵制不良信贷

近期,西安多所高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进行校园网贷教育引导及风险防范工作,抵制不良校园网贷。记者走访西安多所高校,发现散发贷款广告的现象没有了,高校宣传栏上有关贷款的广告也变少了。

陕西师范大学邀请金融、网贷监管、网络安全等领域专家走进校园,就信贷知识、网络诈骗、信息安全等典型案例开展了15场专题讲座,普及网贷知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另外,辅导员还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态、消费习惯,建立数据库,对存在潜在消费风险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

西京学院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校园信贷及网贷法律常识竞赛等活动向大学生普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了学生对网贷业务的甄别抵制能力。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预防校园网贷危机” 主题班会和海报设计比赛,强调校园网贷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让大学生们掌握金融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辨别金融诈骗能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在线上推送主题教育图片、不良校园网贷案例,学生即时查看并互动参与。向全校学生发出“倡导科学理性消费 远离不良校园网贷”倡议,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自觉抵制不良网贷。

近日,记者走访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发现以往学校周边散发“0抵押,0担保,学历贷款”小广告的人不见了。学校食堂、活动中心、宿舍楼内张贴的野广告也比以前减少了,大多是考研等培训类广告为主。

记者拨打了一家针对大学生的小额借贷公司电话,以前该公司都是派专人驻校办理业务,现在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要想办理只能到他们公司。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该公司详细地址时,工作人员不愿意透露。

专家观点

多方面入手

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观

记者了解到,办理“校园贷”的大学生主要是用于购买电子产品、服饰等消费,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存在超前消费、攀比消费行为。高校教师和专家认为,大学生爱攀比,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使得“校园贷”摇身一变成为“套牢”学生的枷锁。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大学生可支配的资金本来就不是很多,但是盲目购买、冲动消费、攀比消费现象屡见不鲜。调查数据显示,办理“校园贷”的大学生用于购买鞋和衣服等生活消费品的占到了40.8%,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占23.9%,娱乐、餐饮消费的占11.3%,旅游的占9.9%,支付培训、学习费用的仅占2.8%。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女生会通过此种途径去整容、购买名牌包包和手表等。

西京学院庞舒月老师表示,“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许多不良校园网贷平台的推出,助长部分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对学生本人利益和信用造成了严重损害。“大学生要多了解金融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科学消费观,谨慎贷款、合理消费,认清各类网贷可能带来的风险,谨防受骗。”

消费金融领域专家、融360CEO叶大清认为,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成熟,攀比消费心理比较严重。首先,社会家庭层面上,父母应对孩子进行适当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其次,对于“校园贷”自身,普遍存在市场准入门槛太低和行业标准缺失的弊病。国家应对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进行适当监管,备案平台信息,将各家平台借贷信息共享,避免过度信贷,同时将借贷信息数据接入央行征信平台。

此外,大学生应提高金融消费知识水平。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衡量当前消费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综合自己的月收入评估,一般来说每月还款额不应该超过当月总收入的50%。在确认需求后,慎重选择借款和分期平台。

而对于针对大学生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需借助于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维护校园秩序,保证学生利益不受侵害。

典型案例

个别学生陷入“校园贷”泥潭

记者调查显示:在办理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有34.21%的大学生认为,正是“校园贷”激发了自己的超前消费欲望;18.42%的大学生认为,“校园贷”引发了炫富和攀比,使有些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陷入“校园贷”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他欠下巨额贷款

为躲债长期旷课终退学

阿木(化名)曾是南郊某大学机械类的大四学生,今年10月份,当其他同学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时,他却办理了退学手续。一年时间,因为“校园贷”,他从一个年年拿奖学金的优等生,变成了一个经常旷课,一学期补考七门,并且四处躲债的边缘人。

据阿木的辅导员郑老师介绍,阿木在刚刚入学时,学习成绩优异,大一、大二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此外他还自己做家教,甚至还租房办补习班,一边读书一边给自己挣点零花钱。“奖学金年年都得,家教的活一直也没间断,什么也没耽误。我偶尔会对同学们感叹:阿木这孩子真是聪明啊!”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木在网上接触到了一些“校园贷”平台,他发现通过给同学介绍贷款,自己可以从中收取一些手续费。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于是他转让了自己办的补习班,而专心跑“校园贷”的生意。开始频繁地使用“校园贷”,阿木给自己换了高档手机,还常和朋友打麻将。结果,打麻将输了很多钱,自己的消费也越来越不节制,贷款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渐渐地阿木发现窟窿补不上了。最后在正规“校园贷”平台已经借不到钱了,他开始借起了高利贷。

2015年暑假,辅导员郑老师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一个贷款公司来催阿木还3000元欠款。辅导员立刻联系了阿木的父母,在外打工的父母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欠了这么一大笔钱。除此之外,阿木还曾谎称学校要交期末活动费向父母要了5000元还贷款。

去年9月份开学以后,又有一些“校园贷”公司向阿木的辅导员打电话催账,甚至有五六家贷款公司跑到学校来催账。为了躲避债主,阿木只能东躲西藏,不断地旷课,期末考试也都挂了科。今年9月份,由于长期地旷课和挂科,阿木和父母商量后不得不办理了退学手续,跟父母回到他们打工的地方生活。据郑老师估计,阿木有超过10万元的贷款。

他贷款炒股被欺骗

为筹款“拆东墙补西墙”

今年以来,“校园贷”问题屡次出现,有的不能按期还款,有的陷入“裸贷”泥沼,更有甚者卷入诈骗案件。来自西安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小王就因为看到了“校园贷”广告而控制不住自己,最终越陷越深。

小王是西安东郊某高职院校大三学生,面临毕业本该忙着找工作的他,却在忙着四处筹款“拆东墙补西墙”。对于他而言,首要任务是还清所欠的三万元债务。记者采访了解到,小王一直想靠炒股为自己日后毕业开公司挣到第一桶金。今年春季开学不久,他就联系了一家股票咨询公司帮自己炒股。苦于生活费不够,又不想让家里知道自己炒股,他看到了“校园贷”广告开始尝试贷款炒股。

“贷款程序非常简单,很容易就可以拿到钱。”小王索性一次性在几家平台贷了三万多元用于炒股。可是过了没多久,由于这家股票咨询公司是一家违法的“黑”公司,小王借贷来的三万多元全部打了水漂。为了还清欠款,他又在一些平台贷了一些钱,还借了同学2000元钱。

如同陷进了泥沼,小王越挣扎,陷得越深,债务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巨大的还款压力下,他不能专心上课。同学们上课期间常常看到,小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计算着自己的债务状况。

为了偿还贷款,小王假期打工,平时下了课就出去做兼职。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生活费结余,小王已经还掉了60%的贷款。小王说他现在的心理负担小多了,再过几个月,每个月的还款金额从3000元降到1000元。

“校园贷”平台的贷款手续费高达10%~30%,利率则是银行利率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小王说自己以后再也不敢贷款了,在他看来,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多平台的贷款方式只能让他越贷越多不能自拔。

延伸阅读

银行开始重视

挖掘培育校园消费市场

大学生借贷需求旺盛,不少大学生呼吁银行等“正规军”为大学生们投资、理财保驾护航。记者走访了解到,银行并未完全放弃校园市场,不少银行推出了学生信用卡,并试水针对大学生的校园APP。

目前,面对千亿级校园金融市场,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有些银行还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产品。有些银行专门针对大学生推出了较为特别的信用卡,没有透支额度仅可享受优惠和积分。如招行推出了Young、英雄联盟、Hello Kitty等多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卡。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校园贷”需求旺盛的背景下,银行专门针对大学生推出的校园平台在审核、风控、服务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工行于去年底发布了“工银e校园app”,重新进入大学生市场。在该行校园app上可在线申请信用贷款,本科及以上在校大学生只需在该平台填写姓名、学历、学籍号等相关信息,就可得到100~6000元不等的信用贷款,无缝衔接其“学生购”平台进行线上消费。

西安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大学生市场非常有潜力,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培育。“金融是一个权利,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有机会学习怎样管钱。”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咨询热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西安大学生超前消费催”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