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行政案例>宁陵移风易俗被央媒“点赞” 女方主动降彩礼成乡村佳话

宁陵移风易俗被央媒“点赞” 女方主动降彩礼成乡村佳话

时间:2018-6-12 16:19:12>跟律师谈谈<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解放前”,动辄几十万元的彩礼是农村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面对积重难返的民风民俗,宁陵县通过建立红白事理事会,为各村照全家福、举办集体婚礼、修村史等措施,打出一系列正民风的“组合拳”,全县风气为之一变,并先后被《人民日报》和央视等中央媒体“点赞”。

县委书记主持集体婚礼 向天价彩礼说“不”

“我宣誓:向大操大办、陈规陋习说不。我提倡:婚事简办,移风易俗从我做起。”今年1月16日,在商丘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亲自担纲主婚,为该县10对贫困户家庭的新人主持了集体婚礼,他还代表县委县政府,送上了就业岗位作为贺礼。在婚礼上,10对新人共同宣读《移风易俗新人倡议书》,向全县适婚青年发出了婚事从简的倡议。

据了解,这是该县举办的第三次集体婚礼。县委书记李振兴告诉记者,参加集体婚礼,不需要新人家里掏一分钱费用,彩礼钱也会用作新人的创业基金。“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提倡新事新办,婚事简办,倡导全县青年积极加入到移风易俗、脱贫攻坚的行列中来,弘扬‘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励志精神,向大操大办说不,向陈规陋习、繁文缛节说不。”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因婚致贫”曾经是宁陵县在脱贫攻坚中面对的一大难题。乔楼乡八里曹村红白事理事会会长吴亮回忆说,以往,村子里办一场像样的婚礼需要十多万元。“彩礼六万六,八万八,多的得十几万。酒席二三十桌,一桌没个三五百下不来。再加上要的房子和车子,结个婚没四五十万根本结不成。”

如何根除“因婚致贫”现象?宁陵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通过发文严格制度规范,在全县各村推广建立红白事理事会,对红白事的礼金和酒席标准进行规范;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等措施,树立标杆,倡导婚事从简的农村新风。

红白事理事会显威 “头一次见女方主动降彩礼”

“定亲礼金不超3万元;红事宴请每桌不超过十菜两汤,总金额控制在350元以内,婚嫁使用车辆严格控制在10辆以内。白事办理:去世三天祭拜,不准进行追丧演艺;丧宴每桌不超六菜一汤;除至亲和理事人员,其他人不准吃酒席。”八里曹村2016年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如今,在村委会的墙上,《红白事理事会章程》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宋涛当时是八里曹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红白事理事会成立时,村民们一起开会商量章程,统一礼金和待客的标准,一起制定,一起执行。

红白事理事会是自发成立的,如何确保章程落到实处?

“村民办红白事之前,要先向红白事理事会申请,谁家超标,办事的时候村委领导就不到你家里去,乡下人都好个面子,所以这个特别管用。另外,我们把村子里懂得婚丧嫁娶大礼的问事人纳入理事会领导班子,你不按规矩,连个问事的人都请不到,自然也就办不成。”

与八里曹相隔并不远的徐大庄村,红白事理事会成立后,第一例“红事”就是副会长徐文江的侄女结婚,这也成了村民们如今常常称赞的一段趣事——男方原本准备了66000元的礼金,但徐家严格按照红白事理事会定下的彩礼标准,只收两万元。“当时人家男方可纳闷,说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女方主动少要彩礼的事儿,还以为是自家礼数不周,女方闹脾气哩。”徐文江笑着说。

如今,宁陵县364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红白事理事会。权威抽样调查显示,经过一系列的移风易俗工作,宁陵县农村操办红白事费用普遍降低1/3。

树先进、抓典型 “一张奖状”

让民风换新颜

好风俗形成难,保持更加不易。如何从机制上保证不反弹?

宁陵县通过县、乡、村三级,树先进,立榜样,以此作为涵养民风的抓手。八里曹村村支书吴天奎告诉记者,现在全村每年都要评选“好媳妇”、“好妯娌”、“美德少年”、“星级文明户”等11项先进模范,做得好的还会被推荐到乡里。“每年,全县、全乡也都会评先进,谁家要是评上了,大家都会很羡慕。”

“一张奖状,一壶油,别看没啥物质奖励,但咱们乡下人特别看重这份荣誉。”吴天奎说,村子里如今已经形成惯例,对于好的典型,在全体大会上表扬;对于不遵守规矩、红白事超标的人,不仅村委会上门做工作,而且全村大喇叭批评。村里有一户人家,由于家庭变故,儿媳妇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婆婆吵架,三天两头上村委会闹。后来,在典型带动和村委会的工作下,婆媳关系明显改善,还在2017年评上了“好媳妇”。

“现在村子里一团和气,村里修个路啥的,大伙都主动上前。邻里之间的矛盾少了,说闲话的基本没有了,农忙过后也没人聚在一起打麻将了。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吴天奎说。

除了树先进,以公序良俗正风气,宁陵县还从严格监管入手,出台一系列硬性文件,对党员干部进行约束。为刹住歪风,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文件,规范查处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婚丧事大操大办现象。县文明办向干部群众发放2万份倡议书,倡导文明节俭新风。

修村史、照全村“全家福”

心里满满“自豪感”

和全县其他村子一样,进入八里曹村和徐大庄村,最显眼的就是镶嵌在文化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上,村民们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紧紧相依,巨大的照片占据了整个墙面。

作为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2017年春节起,宁陵县委宣传部开始牵头组织为每个村子全体村民拍全家福合照。副部长何为告诉记者,照全家福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但却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邻里风气的一个倒影。如果村子里不团结,根本就照不起来,“我们希望通过照全家福,增加村民的集体感和认同感,促进邻里之间的和谐。”

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记者,每次从全家福旁走过去,停下来看看自己在哪个位置,身边都有谁,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我就是这个村里的人”。

“盛世修史,探索规律,功在当代,泽及后人。”这是《宁陵县村史》序言中的一段话。为了增强村民的归属感,2017年年中开始,宁陵县组织为全县364个行政村修村史,如今河南省第一部完整的村史——《宁陵县村史》已经结集出版,每个村都修建了村史馆,珍藏着属于自己的那段历史。“我们要让每个村民都知道自己和村子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吹满梨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洪峰说。

“软硬结合”的治理措施,让向善向上的民风在宁陵随处飘香。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5人获中国好人榜提名,10人被评为河南好人,18人入选商丘市道德模范。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宁陵移风易俗被央媒“”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