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其他案例>40天,30亿人次,为什么春运不“轰动”了?

40天,30亿人次,为什么春运不“轰动”了?

时间:2019-3-2 11:36:23>跟律师谈谈<

   2011年春运期间,刚工作一年多的我在《新华每日电讯》写了一篇期盼“春运无新闻”的评论。当时觉得自己有些天真,毕竟那时春运还是媒体人眼中的“新闻富矿”:网上充斥着“一票难求”的抱怨,间或有“裸奔索票”闹剧上演;记者拿相机到售票窗口和候车厅转转,就能拍到一组好照片;挤十几个小时火车回一趟家,就能写出几篇曲折的春运故事……那时真觉得“春运无新闻”近乎奢望。

   然而,当我现在试图复盘2019年春运大事件时却发现:在长达40天时间里,几乎没出现多少与春运有关的轰动性事件或话题。可以说,“春运无新闻”已经从奢望变成了现实——曾经让人倍感沉重的春运,逐渐成了一个无比寻常的话题,媒体上的春运报道越来越少。

   中国春运是名副其实的“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如今也是观察中国社会进步的绝佳窗口。2019年春运期间,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接近30亿人次,相当于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正如CNN最近一篇评论所说,在任何其他国家,这么多人短期内的流动都会让当地的基础设施瘫痪,但中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从总体来说,春运正迅速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犹记得2011年,原铁道部一位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诺2015年“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将从根本上改观,或者说将成为历史”时,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一张空头支票。但事实确实证明,尽管旅客发送总量增加了几个亿,随着网络购票迅速普及、高铁里程迅速增长,买票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裹着被子熬夜排队、忍痛加价数百元买黄牛票、“千里走单骑回家”等悲情故事,已经逐渐淡出舆论视线。

   进入“春运无新闻”的年代,那些关于春运的段子越来越少,这正是满意度提升的表现。过去,网友们热衷于编排段子调侃春运、挖苦铁道部门,但现在已经听不到太多关于春运的段子。这大概是因为,人们在春运期间的体验有了大幅改观,大家都成了春运进步的受益者和见证者,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再去吐槽春运。

   过去谈到春运,人们最容易想到的符号是绿皮车、方便面、彻夜排队、黄牛;但现在人们谈及春运,最先想到的是高铁、复兴号、网络购票、在线订餐。春运,正在成为社会智能化的一个缩影。以武汉火车站为例,旅客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站、刷脸进站,人们已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提前几小时到车站候车,“即到即走”的理念甚至使得火车站无须设计大容量候车厅。这些都是“智能春运”的具体体现。

   “春运无新闻”这种积极变化,映照的是国家的进步。201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3.1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就达到2.9万公里;中国已经成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的国家,机场数量也已稳居世界前列;互联网购票、自动售票机、刷脸进站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正在将过去的憧憬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运是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看到改革开放40余年的点滴进步。

   进一步说,“春运无新闻”既离不开铁路、公路、民航等领域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这些年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从铁路系统机构改革到车票实名制、在线选座,从户籍改革到城乡一体化、缩小经济差距,都在以改革和发展纾解社会矛盾、增进公众获得感。

    当然,“春运无新闻”并不意味着春运已经无可挑剔,人们对“更舒适地回家路”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寻常化的春运之路更平稳、更和谐,仍需要更全面地掌握公众的诉求,仍需要在相关领域驰而不息地推进改革。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咨询  杭州律师咨询  法律咨询网  公司法 云法律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40天,30亿人次,”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