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消息,浙江将在全省范围内施行小学早上推迟上学。相关文件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应适当延迟,学校不得组织集体早自修,寄宿制学校也不得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在学校的晚自修。据了解,浙江在全省范围指导实施推迟上学,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此前,浙江杭州拱墅区、宁波市、江山市等地已开始在小学实施早上推迟上学改革。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是基于先行先试的效果推进的工作,但对于推迟上学政策的效果,目前不宜做过于乐观的评估。若要在较大范围内(如全省)推进这一政策,应当注意地区差异,需要广泛听取居民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从理想的设想出发,推迟半小时上学,可以让孩子多睡半小时,这有利于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现在许多孩子睡眠不足,包括双休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也不达标,主要原因不在于孩子起得早,而是做作业做得太晚。按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的标准计算,如果学校不提供午休,那么早上6点起床,必须晚上8点睡觉。然而,很多孩子是在晚上9点甚至10点之后才睡觉,如果10点之后才睡觉,就是睡到早上8点也不够10小时。
如果不解决孩子睡得太晚的问题,即便推迟半小时上学,换来的是推迟半小时睡觉,这同样不能保障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要让孩子早一点睡觉,需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不是通过推迟上学的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而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小学推迟上学时间,在其他一些地方已有过探索,但效果比较好的不多见,有的甚至被家长质疑为折腾。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推迟上学对许多家庭来说,意味着打破原来的生活节奏。比如以前7:30上学,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自己去办公室正好,现在推迟到8:00入学,为了准时上班,家长还得按原来的时间出门,孩子怎么办?恐怕只有放在校门口,为避免安全问题,学校也得7:30开门。对于孩子在家门口就近入学的家长来说,推迟上学可能让他们感受到实在的好处,对于平时要送孩子去学校的家长来说,反而会是麻烦。正是由于有一些家长反对,有的地方的推迟上学政策推行不下去。
调整小学生早上的上学时间,属于公共决策,不应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而应当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也许在100名家长中,有20人赞成,如果另外80人反对,就应当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这是在推进推迟上学政策时必须注意的,不能简单认为推迟上学就好,不推迟就不好。在做出重大教育决策时,必须公开听取意见,包括举行听证会,否则,一些出发点好的政策也会遭遇执行难。
这次浙江在推进推迟上学政策时,要求各地各校贴近学生、家长等的实际需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年级之间可多样化、差异化实施推迟上学改革。同时明确推迟上学可在小学低年级先实施,再拓展到小学所有年级,可在城区小学先实施,条件成熟的也可整体推进个性化实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因地因校因时安排,不搞“一刀切”。这种审慎稳妥的态度和因地制宜、差异实施的做法值得肯定。
其他地方在论证是否实行小学推迟上学政策时,也需要进行民主决策,要把方案提交学校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审议。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年级之间的多样化实施,如果没有配套的可行性方案,会让学校管理变得十分混乱,教师的压力也会增加。只有充分考虑政策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完善顶层设计,才能让政策起到最好的效果。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