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案例>钱端14亿逾期之谜:9000多个投资者的钱向谁追索?

钱端14亿逾期之谜:9000多个投资者的钱向谁追索?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9-7-6 19:44:02>跟律师谈谈<

   从5月27日招行与钱端发布就双方关系与资产逾期责任各执一词的公告至今,钱端9000逾名投资者14亿资产逾期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对投资人而言,应该称为好消息的是,6月26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正式立案侦查。但更让不少投资者无措的是,钱端与招行均以受害人自居,但谁才是责任方?投资人的钱究竟投向了哪里?向谁追索?这些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

   作为国内首例商业银行与P2P间由合作走向决裂并出现大规模逾期的案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后发现,双方真实合作关系、资产运作、资金投向等仍存在大量谜团。

   真相的揭开尚待时日。记者近日以受害人的身份向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询问目前案件进展,对方表示目前还处在信息收集阶段。

   通过多位投资人、业内人士、相关公司提供的线索与回应,我们力争从线索中将事件脉络梳理清晰。

从时间线说起

   如果不是硬“刚”招商银行,在如今众多平台爆雷的时代,14亿产品逾期不足以令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平台全国瞩目。

    记者从企查查上获悉,钱端(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为2014年7月30日,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并不包含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权限。

   故钱端仅提供技术支持,而真正运营方为广东网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而网金控股与招行的合作始于2013年。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9月,招商银行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小企业E家上线运行,而当时小企业E家的运营方同样为网金控股。

   招行内部人士和多位投资人都向记者表示,钱端与小企业E家一脉相承,但钱端的成立并上线表明小企业E家从招行正式分离,由完全独立的第三方经营。招行成为钱端的合作方。

   2015年5月8日钱端以及移动端APP改版上线,该时间节点后的2015年也是不少投资人第一次知悉并投资钱端发布产品的时间。

   据投资人回忆并提供相关图片素材,2015年招行通过官网链接、客户经理营销、微信宣传、纸质和电子广告投放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钱端APP理财平台,宣传材料中印有“招商银行旗下理财平台”字样。而该产品的标的,主要为短期票据融资,当时产品期限较短,以15-45天为主,投资收益在4%-6%,保本保息,并由永安保险承保。

   此后直至2018年12月,钱端平台产品出现首次逾期。2018年12月虽然出现逾期,平台依然按照约定赔付延期兑付了的资产,直到2019年4、5月,才陆续出现大规模逾期。

   一位投资人回忆道,其第一笔逾期出现在2019年4月,上网查发现去年12月平台就出现过一笔大规模的逾期。该投资人的这笔原定4月18号到期的资产逾期声明中指出,因为融资方资金周转问题延期兑付,最晚6月30日兑付,并以1.1倍利率作为赔偿。直到5月,钱端陆续对投资人发布公告表明资产逾期,并称与招商银行违约有关。

   5月27日,招行公告称该行已于2017年4月终止了与钱端的所有合作,目前招商银行与钱端APP无任何关系。钱端马上予以反驳,称2017年4月后,招商银行仍持续在钱端APP上发布、销售投资产品,且一直对钱端APP各方面工作进行督导。

   2017年4月成为双方争执的关键时点。

   根据招行披露的2018年1月30日广东网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给招行出具的《关于互联网投融资平台系统关闭及数据清除的说明》,显示双方合作运营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已于2017年4月28日关闭运行。

   但该极有力的证据并未使情况更明朗,钱端与网金控股方面均表示2017年4月后双方依然存在合作关系,当时的声明也是协商的结果,且据投资者提供的音视频资料,钱端代理律师和相关责任人均表示,投资者的资金并未到钱端和网金手中,而是流向招行北京分行在中金开立的备付金账户。

   此外,钱端代理律师也对投资人表示,其投资人购买的产品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底层资产,而是进入招行的资产包,并存在资产错配情况,这也是出现逾期的原因。

关键的第四方

   双方各执一词,投资人难辨真相。但除了事件中关键的招商银行、钱端与投资人三方,还存在一个第四方。

   在投资人持有的早期钱端理财产品的宣传单上,除了招商银行旗下平台字样,还有永安保险承保的关键信息。虽然在出现逾期的产品介绍与宣传中,目前找不到有关保险公司承保的信息。

   记者与永安保险取得联系,并向其求证,在获得的永安保险的回应中清晰呈现了永安保险、钱端与招商银行的合作关系。

   永安保险表示,2015年其与招商银行就招行小企业E家平台的基于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的产品有合作,其合作对象为招商银行。

   而当时合作的具体产品为“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保证保险”,具体模式为持票人将所持有的票据质押给投资人,向投资人进行融资,银行受投资人委托负责票据的验真、保管以及兑付,永安保险负责提供保证保险。

   但其与招行合作的保险产品仅限于有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借款项目,且当时永安保险按照招行提供的项目清单进行承保,每一项目对应的投资人均为受保障的被保险人。

   这也意味着在2015年招商银行与钱端合作的以票据融资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确实有永安保险承保并提供保障,根据具体条款该产品可实现保本保息。

   但对三方是如何达成合作的,永安保险回应表示,“当时招商银行开展该项目,招商银行为确保投资人权益,需要保险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保证保险,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找到我公司。永安保险考虑该项目均有银行承兑汇票质押,且质押票据票面金额大于等于融资人借款的本息之和,同时票据验真、保管、承兑责任又由招商银行负责,风险相对较低,基于以上双方找到合作的切入点,达成合作意向。”

   但记者也从钱端APP公开发布的产品介绍和投资人提供的逾期产品介绍中发现,出现逾期的产品介绍中并没有永安保险承保的表述,其资产投向也并不明确。三方的合作是否还在存续?

   永安保险对此表示,因招商银行业务策略改变,其与招商银行就该项目的合作于2017年4月底全面终止,所合作的业务于 2017年9月底全部到期。而期间融资人本息之和的保额规模达227亿元。而在双方合作结束后至今,包括永安在内的市面同类产品,并不存在。

   永安保险的回应印证了招行公开回应中提及的此前与钱端合作的见证模式,并证实了募集资金正如当时宣传所言,用于短期票据融资。但这是否就是招行与钱端合作的产品对公众募集资金及其投向的全部?

   来自钱端实际控制人陈强和代理律师的说法是否定的,其均表示从投资人处募集的资金具体投向由招行主导,并存在资产错配。

   一位来自国有大行对公业务人士提供的信息也部分佐证了钱端的说法,该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在2015年7月做了一笔由招商银行某分行提供的30亿资金的一个月期同业理财。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咨询  法律咨询电话  婚姻律师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钱端14亿逾期之谜:”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