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28岁的李彬接到女友小雪的电话,在电话里小雪正式跟他提出分手。不过,比起伤心,李彬更多的是松了口气。一个多月的“冷冻”处理,终于让他达到了目的——逼女友主动提分手。
想分手却难开口
小雪是国企一名普通职工,李彬在渝北一家公司负责销售,从小职员一步步做到现在的主管。小雪朝九晚五,李彬则不固定,有时候一出差就是半个月。两个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不一样,话题也变少,后来约会干脆各自玩手机。
想分手的想法,李彬其实想了很久,只是每每对着相恋了8年的小雪,他总是开不了口。“我们同岁,大学就在一起了,她老家在杭州,当初大学毕业后她父母希望她回杭州工作,因为我的缘故,她还是决定留在重庆。”想起女友在自己身上耗费的青春,李彬说他真的开不了口。
冷分手对大家都好
李彬说,一开始“冷漠”并不是刻意的,而是6月初一次吵架,两人开始冷战。“从前都是我先示好,这次可能是感情真的变淡了,加上忙于工作,所以一直没有理她。”那次冷战长达两周,直到小雪求和,冷战才结束。那段时间李彬过得很轻松,“报备”行程,日常哄女友,每天必须打三通电话……冷战成了这些事全都不用做的合理借口。
“当时我就觉得如果这样冷淡下去,说不定小雪会受不了跟我提分手。”接下来,从8月初开始,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李彬对小雪的态度都非常冷淡。
事情也如李彬料想的一样,一个多月的“冷”处理后,小雪主动提出分手。
“女方如果被男的甩,肯定很难接受,这样让她甩我,她心里好受些,我也不用纠结怎么跟她说。”李彬称。
记者调查:超八成人遭遇或使用“冷分手”
李彬的“冷”分手究竟是好心还是冷暴力,热报公众调查平台通过电话、微信、QQ群等方式采访了100名轨道族(男女各50人),调查结果显示85%的人表示自己遭遇或使用过“冷分手”,有的“冷冻期”长达半年。对于冷分手,他们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正方:冷漠分手是“冷暴力”
27岁的周萍表示,自己也曾遭遇这样的分手方式,对方直接失联,电话打爆了才回一个,问是否分手,对方反而怪自己疑神疑鬼。“这简直是精神折磨,当时我每天都在想我究竟哪里做错了,整个人都很神经质。”周萍说,后来她了解到“冷暴力”这一说,才知道这种冷漠对自己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反方:冷漠分手=和平分手
30岁的刘小姐觉得,冷处理比直接暴力要好得多。“我就遇到过分手纠缠不清的人,冷他一段时间,他觉得没意思就会自己撤退了。”刘小姐觉得分手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太过直接也的确难开口。冷处理一段时间,相互冷淡了就自然分开,其实也挺好的。
专家解读:坦诚相告比刻意冷漠来得好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情侣间相处从最初的激情浪漫到回归日常生活,相互间的情感曲线从热恋的高点慢慢向下滑,如果是相互间自然的冷却到分开,这种“冷分手”无可厚非,但如果刻意以冷漠的态度逼对方提分手,以逃避周遭舆论的压力,这种做法是非常伤人的,最好还是如实坦诚告知对方。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 律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