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案例>万向美国双重身份:世界级整车制造商与地产投资大佬

万向美国双重身份:世界级整车制造商与地产投资大佬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7-10-26 15:57:48>跟律师谈谈<

1、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曾这样表述万向的并购逻辑: “那些具有技术优势、本地销售网络、品牌识别度的公司,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

2、节点性的胜利,在于2013年对美国最大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收购。鲁冠球 曾在收购之后表态称,新能源是万向集团未来新的增长点所在,“我们收购的是它的团队和已经成熟的技术,这个价值无可估量”。

3、现在,万向在美国涉足住宅、酒店、工业用地、办公楼等多种地产资产组合,通过81次投资,获得184处地产,总计掌管的地产资产高达56.3亿美元,成为投资美国地产项目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万向几乎算是中国企业出海最早的“试水者” 。这和万向的基因有关。上世纪70年代,万向节挤入国家定点采购名单的同时,能否拓展海外市场,仍事关企业生死。万向创始人鲁冠球曾总结称,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是经济主体,“我们仅仅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求生存。我们的办法是走出去,请进来”。

但万向在海外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鲁冠球曾表示,在出海初期也曾遭遇歧视,外国人不愿和中国人做生意,不愿到中国公司来工作。“时间长了,万向有了自己的名头,再去人家工厂的时候,对方升起中国国旗,有高层出来接待我们。”

负责万向海外拓展的万向美国总裁倪频则表示,出海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是个双刃剑,一方面外资对中国买家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成功则让更多的中国公司出海并购。“结果中国买家的出价往往比市场价格高出30%多,不过竞争不是坏事,只能让自己更强大。”

以美国为例,目前,中企在美直接投资的范围不断拓宽,民营企业日渐成为中企在美投资的主力军。2016年,民营企业投资占到中企在美直接投资总额的79%。截至目前,中企在美雇用的当地人超过14万。

出海20年之后,现如今的万向在美国投资和收购的企业,分布在26个州,创造18000个就业岗位。早在2002年,为了彰显万向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万向日”。2017年6月,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分会2017年年会上,万向获得“最佳社会贡献奖”。

在为当地创造就业的同时,中企也在海外拓展中收获市场、品牌、学习研发技术,壮大自身实力。在鲁冠球全球视野、开拓创新精神的推动下,万向美国自1994年成立后,已成长为一个集汽车蓄电池、电动汽、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从拓展市场到收购核心技术

在刚刚试水海外并购的初期,万向的并购逻辑主要为拓展市场。“万向系”以“股权换市场、参股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市场换市场、让利换市场”等多种形式,成功收购了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ID公司、LT公司、QAI公司和UAI公司等多家海外公司。

2000年是万向在美撬开突破口的第一年。这一年,万向与美国LSB公司合作,以42万美元买下舍勒(Zeller)100%的股权。后者是美国三大汽车零件供应商之一,曾在1984年向万向订购3万套万向节总成,为万向成为海外品牌代工工厂提供渠道。

时代变迁给了万向“反客为主”的机会。2000年之后,在日本车竞争以及互联网泡沫的影响下,美国车企遭遇凛冬,部分配件商感到寒意。在收购舍勒之后,万向还在第二年即2001年,以280万美元收购了同样陷入债务危机的芝加哥零配件厂商UAI公司21%的股份。

通过多项并购,万向得以扩展产品品类和生产规模,在美国市场开疆拓土。

而鲁冠球也很早意识到核心技术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1985年,鲁冠球在底特律参观通用汽车车间,亲眼看到生产线上一分钟装配成功之后,曾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在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中美的汽车技术在那时有巨大的鸿沟。”这也导致万向在海外并购,具有获取战略资产的共性。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曾这样表述万向的并购逻辑: “那些具有技术优势、本地销售网络、品牌识别度的公司,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

美国中部时间2007年7月6日,也是万向38周年纪念日的前两天,万向宣布收购美国AI公司3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总部位于底特律的美国AI公司,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供应商。当时,美国几乎每5辆车中就有一辆要用AI的产品。

万向终于一偿所愿,将理想中的并购标的纳入麾下,而鲁冠球也将这起并购的意义称为“万向作为跨国集团具有雏形”。

A123收购战的特殊意义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汽配商,万向集团一直在寻找机会,从汽配商晋级为整车制造商。但行业准入门槛以及高风险的权衡下,万向选择长期蛰伏。中国对新能源车的政策风向,让万向找到了历史机遇。海外合作和并购,再度成为引进海外先进技术的途径,也成为万向撬动整车制造板块的钥匙。

2009年,万向投资13.65亿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国内自主研发的同时,万向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与美国锂电池生产商Ener1和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进行合资与投资。

节点性的胜利,在于2013年对美国最大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收购。鲁冠球曾在收购之后表态称,新能源是万向集团未来新的增长点所在,“我们收购的是它的团队和已经成熟的技术,这个价值无可估量”。

但打赢这场战役并不容易。由于A123被视作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标杆企业,公司面临破产后,由外资企业介入“收割”,曾在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并出现A123申请破产保护后否认和万向间协议,改投美国本土企业江森的“反转”剧情。但由于倪频长期深耕美国市场,其对美国法律制度和商业生态的了解,成为万向拿下战略性资产的关键。

其一,A123在申请破产进行资产竞拍时,万向已持有长期资产购买协定,A123的资产都抵押在万向手上,锁定条件极为苛刻。这被外界认为是最终敲定并购的技术性操作。倪频当时的判断是,东西已经装在我口袋里,他要掏出来,很难。“如果要从万向身上踩过去,江森就要付出相当大的法律诉讼代价。”

其二,万向获取了密歇根州政府的支持。由于江森在美国已经有生产基地,若其收购A123,对后者所在的密歇根州的当地就业不利。因而,万向收购A123实则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一年之后,A123电池的车企客户——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面临资金危机,万向以高于菲斯科最初寻求收购价的6倍的价格——1.492亿美元收购该品牌制造商,并以产业优势和资金注入,帮助菲斯克恢复生产。

现如今,菲斯克已改名为Karma。这一与特斯拉齐名的美国新能源车企在万向的帮助下,带着首款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vero复活归来。Revero的亮相,标志着其母公司万向集团从汽车零配件商,正式转身成为世界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鲁冠球的造车梦正在悄然推进。

作为外资,在美国从事制造业绝非易事。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当地政府的政策和工会关系等仍如悬在公司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曹辉宁对记者表示,虽然特朗普税改,可能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利好,但是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美国做制造业,仍举步维艰。而A123和菲斯克的电池和混合动力等核心技术能否和特斯拉媲美,并收获国际市场,仍等待消费者的检验。

顺应经济周期的房地产投资

除了主业汽车配件收入之外,万向美国分公司最大的投资是房地产。2009年,倪频在公司芝加哥总部附近,以29美元/平方尺的价格买入一栋30多万平方尺的办公室,2010年1月,就以96美元/平方尺卖出,不到一年时间,盈利就超过3倍。

将中国国内投资房产获得巨额收益的方法在美国小试牛刀后,倪频更有信心。在2010年到2015年中,万向在美国投资的地产项目超过60个,其中包括办公楼、购物中心、仓库、居民住宅、医药大楼和学生公寓,占万向在美国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2015年接受采访时,倪频表示:“过去四五年里我们实际上很少在美国涉足汽车行业,房地产项目的回报率太高了,非常诱人。”

虽然房地产项目回报率高,但是美国企业却往往拒绝这种“不务正业”,倪频的中国背景则让他有更开阔的眼界和对经济周期的敏锐洞察。在看到房地产给公司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同时,倪频也清醒地意识到,对清洁能源、汽车、房地产和任何其他领域的投资,主要取决于经济周期。因此,在大举进军美国房地产五年后,倪频认为在当时,“美国部分房地产项目已经过热”。

除了回报率之外,房地产也被认为是资源整合的一种途径。鲁冠球曾在采访中提及,在资金困难期时,万向就曾收购美国的一家高尔夫球场。“买了之后,球场搬不走,钱短期收不回来,但别人觉得,你是来搞事业的,不是赚了钱就走。来打球的也都是老板和白领。”

由于房地产和当地商业社区的密切关系,常被认为是一项“地头蛇”的生意,并不适合外来客。白人,50岁到70岁左右,在当地有很深的关系网络,才是一个美国房地产商的典型画像。Ten-X.com公司商业地产主管Yan Khamish告诉记者,一个好的房地产标的通常有好几个投标者,圈内人基本都会消化,比如在纽约,就是个犹太人的圈子。

但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的楼市低迷以及中国的商业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中国企业形成快速应对时局的反应机制,善于掌控风险,抓住机会。倪频曾笑称,在中国,如果你真的想过马路,并且有很好的理由要过马路,红灯并不意味着什么。“这和做生意一样,中国的商业规则改变得很快,今天还被列作违法的事情,明天可能就被鼓励,在中国要用勇气面对这样的风险。”

而在美国成熟的商业环境下,不需要担心政策的快速迭代。“在美国做生意只需要理解规则,”倪频说,“没人说不能在美国投资,只要向美国人证明,你的资本来者非恶,那么就会畅行无阻。”

有节奏的投资,让万向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有的放矢。现在,万向在美国涉足住宅、酒店、工业用地、办公楼等多种地产资产组合,通过81次投资,获得184处地产,总计掌管的地产资产高达56.3亿美元,成为投资美国地产项目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虽然回报率颇高,但是万向在美国从事房地产的逻辑也遭到质疑。曹辉宁教授认为,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普遍的回报率都很高,特定时间点做得好,“可能是运气不错”。一个企业还是应该围绕业务中心做事情,而且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成熟的金融市场 做支持,和中国地产市场有很大的不同。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 律师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万向美国双重身份:世”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