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老样子二十个生煎包打包带走。”早上7点,位于南浔镇适园小区南门口的沈氏生煎人头攒动。客人们排着队等待,后排的客人不时踮着脚尖,望一眼锅里“嗞嗞”作响的煎包。穿着工作服的店老板沈益坤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锅锅生煎包新鲜出锅,香气四溢。
这是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店,面积一共20平方米。操作间就在客人的眼皮底下,进门靠墙一侧设有一排桌椅,但也仅供十个人入座。和面、擀皮、包馅、上锅,每天清晨五点,沈氏生煎店里就忙活开了。大家分工明确,犹如一条设置精准的流水线,店老板沈益坤打扮得和员工们无异,脸上一直挂着明朗的笑容,热情地招呼客人。不一会,大铁锅内就摆满了120个大小均匀白胖的生煎包。
沈益坤告诉记者,不要看制作生煎包的方法很简单,但其中的技术和手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这样一只生煎包左右两边的误差不超过两克。从上锅煎,到加水,到出锅,严格控制在八分钟。加多少水,也都有标准。通过这样严格的标准,制作出来的食物都是最初那个样子和味道。
铁锅上炉,火苗舔舐着锅底,“滋啦”一声,将水和油倒入锅内,盖上锅盖静静等待。很快,肉香和面皮的微微焦香就飘了出来,打开锅盖,葱花均匀扑撒。
“起锅咯!”一锅底部金黄,酥脆鲜香的生煎包出炉了,只见每只煎包看起来大小几乎相同,仿佛是从一个模子中做出,所有的生煎包表面都撒着葱花,看起来清爽,闻起来诱人。牙齿轻轻咬开一只生煎包,面皮入口十分筋斗,一股鲜汁瞬间飚出,满足感充盈在唇齿之间,煎包底部经过煎烤,金灿灿的一层,吃起来多了几分香脆。
老板沈益坤,从16岁开始就当学徒,做生煎近30年,有一手老底子的生煎手艺。“师傅一直叮嘱我们,干食品行业要讲良心,哪怕成本高,食材也一定要选上等优质的,顾客的舌头骗不了人。”30年来,沈益坤把青春和执着裹进了一颗颗生煎包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益坤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每天的早餐供应到十点结束。当夜幕降临时,小店又开始闹猛起来,夜宵持续到凌晨两点,生意最忙时候,一天要做6000多个生煎,不少人特意来南浔品尝。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xml:nam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