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法律>刑事案例>凡涉“民族资产解冻”项目都是诈骗 沪警方破获9起

凡涉“民族资产解冻”项目都是诈骗 沪警方破获9起

时间:2019-5-10 14:26:56>跟律师谈谈<

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专项行动,近期,本市破获此类诈骗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涉案金额1900余万元。

所谓“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不法分子以有“民族资产”需要解冻,参与者需交纳一定金额的“启动费”便可获得巨额报酬为名,实施此类诈骗活动。那么,这种看上去并不高明的骗术何以轻易得逞?群众又如何才能更好地防骗?

骗术一:虚构高额回报

近日,在市局刑侦总队等部门的指导协助下,杨浦公安分局成功捣毁一个以解冻民族资产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一举抓获李某等犯罪嫌疑人9名。

今年1月10日,杨浦警方在工作中发现,犯罪嫌疑人李某会同王某、施某等人,通过建立多个微信群,介绍所谓的“世界华人国际135基金会”解冻境外民族资产事宜,并安排专人分发宣传资料、制作虚假购房合同。他们虚构了所谓的“世界华人国际135基金会是境外的‘民族资产’,价值超过3000亿美金,吸纳6000名会员解冻资产后就能分到现金、汽车、住房,还能免费住进养老院养老”等等,在他们的大力推荐下,一些中老年市民被其“高额回报”打动,缴纳了数千元的“会员费”及活动费,而这些钱款经过层层转账,大部分都进了李某等人的腰包。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专案组详细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和犯罪证据,开展集中收网行动。2月26日,杨浦警方分别在山西寿阳县以及上海浦东、静安、虹口、杨浦等地抓获李某、王某、施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当场缴获“会员证”、“会员徽章”、账本等大量涉案物品。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查证的被害人涉及100余名,涉案金额70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王某、施某等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骗术二:伪造政府公文

早期,“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多采取口口相传、单线联系的方式实施诈骗,被诈骗的人数不多、案值不大、危害有限。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高效便捷的现代通信和金融工具,此类诈骗活动加速向网络发展,而且犯罪花样不断翻新、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具有诱惑能力强、蔓延速度快的特点,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

犯罪分子打着国家、民族的旗号,紧跟大政方针和时代焦点、社会热点,编造各类虚假项目,使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例如,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编造“精准扶贫”、“军民融合”、“养老扶贫”等虚假项目进行的诈骗,具有较强的诱惑性。由于参与门槛低、声称预期回报丰厚,致使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受骗。这些案件中虽然单个个人的被骗金额不大,但涉案总金额往往十分巨大。

这类案件中,有的犯罪分子利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大肆伪造政府相关公文、证书和证件,制作虚假的“任命书”“委任状”等文件,向受骗群众曲解党和国家政策。有的声称资产解冻后会作为慈善款、扶贫款发放给困难户;有的声称这些资金会投资到国家相关重点工程建设。由于群众缺乏识别骗术的能力,往往对“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系由政府发起信以为真,有的还帮着建微信群、“拉人头”,成为犯罪分子行骗的工具。

■防骗诀窍

面对可疑项目要高度警惕

警方提醒广大群众,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相关组织,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慈善、扶贫、投资、养老等项目全都是诈骗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此外,按照法律规定,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相关信息,或组建相关微信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非法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

因此,广大群众要牢记“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不转发”,增强识别能力与防范意识。投资要选择正规渠道,面对可疑并承诺巨额回报的所谓投资理财项目,大家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离婚律师咨询   在线律师   咨询律师   律师在线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凡涉“民族资产解冻””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