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子村的桃林基地,枝繁叶茂,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红艳的蜜桃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带着雇请的乡亲们忙碌采摘,欢声笑语在果园里回荡。这些沂蒙老区曾经的荒坡地,如今俨然成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花果山”。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种植户冯启山望着累累硕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多方研究学习,结合这里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决定栽种蜜桃。我种了30亩桃树,今年预计亩产1500-2000斤,市场价格3元左右一斤!”目前,果园里主要种植着“突围” “油蟠5号” “秋彤”等优质品种,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冯家庄子村的甜蜜秘诀,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该村位于孟良崮山脚下,沙土地、山泉水、光照充足,孕育出的桃子口感甜脆、果肉细腻。如今,全村已有260余个种植户,蜜桃种植面积达3100余亩。
蜜桃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起了种植户的“钱袋子”,更有效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村民李翠花一边熟练地采摘桃子,一边介绍道:“桃子需要剪枝时我们去剪枝挣钱,成熟时我们就来采摘挣钱。从生长到成熟,我们都能在家门口找到活计,增加收入。”
产业的兴旺,让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新品种,加强技术管理,不断提升桃子的品质和产量,”冯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青松表示,“让蜜桃真正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甜蜜产业’。”
冯家庄子村的成功经验,激发了周边村镇发展蜜桃产业的积极性。走进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合作社的百亩桃园,层层绿叶掩映下,浑圆饱满的蟠桃压弯了枝头。“今年早桃有五六个品种,市场行情不错,均价能到三块多一斤,”东辛庄村负责人于爱武自豪地说,“目前销售额已经突破40万元了。”2019年,为破解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难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180亩土地,种下了承载希望的黄桃树。
产业兴,则百姓富。 合作社的发展,直接为村里30多位像杜以芹这样的村民打开了就近就业增收的大门。“在这儿干活挺好,不累人,一天稳稳当当挣个百十块,年底还能分红,”杜以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对咱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实打实的好光景!”小小黄桃,已然成为乡亲们握在手中的“致富金果”。
而在双堠镇埠口村的油桃种植基地,则是另一番“红火”景象。 红宝石般的油桃堆积如山,晶莹果皮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以前村里就种玉米、小麦,亩产不过千斤,除去成本几乎没赚头,”埠口村党支部书记黄宝国抓起一把沙壤土感慨道,“土质粗、保水性差,年轻人外流,撂荒地越来越多。”转机始于2012年,双堠镇组织党员群众赴蒙阴考察,并请来农业专家论证,最终敲定了“油桃兴村”计划。
从最初试种的三五十棵,到如今千余亩的油桃林,颗颗饱满的蜜桃如同跳跃的希望火种,在贫瘠的丘陵间燎原,让土地焕发生机。 “我们的油桃个头大,脆甜多汁,含糖量最高达20%,单果平均重250克,价格优势明显,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0.5元。”黄宝国翻开账本,笑容满面:“去年亩产超3000斤,村民每亩收入超万元。”
不止于此,埠口村还以油桃产业为切入点,积极探索“采摘体验+乡村旅游”新模式。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农旅融合正成为这里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在沂南,丘陵间的“甜蜜产业”正串联成乡村振兴的璀璨珠链。这些缀满枝头的红果,正以“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的蓬勃姿态,在沂蒙老区的广袤土地上,奋力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时代答卷。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